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学习心理的论述.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亡理科 ,Kic,, r 2004 .27(2):447 - 444 4 i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学习心理的论述
刘惠“
(牡丹江师范学院 2t 丹江 1570 12 )
摘要中IN 占代教f1思患家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心理的作用分析了学习过程各个环h 的关系,阐述了形响学习的心

关健词:学习过程心理因班学习策略
在我国古代教育发展中,思想家们重视教的过程的研·天论》)表明了学习中思考的作用。“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
。古代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大儒矣。”(( 荀子·儒效》)学习而善于运用思维的功能去把握
理论,但在大量的古代典籍中却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学习的心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遇事不惊,应对自如。荀子把“行”
理学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看作是学习的第三阶段。他认为行与闻见、知相比,行特别
对古代思想家有关学习心理的论述作一简要综述。重要。“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
圣人’。(《荀子·儒效)) 荀子把人的认识作用作为“行’的指
; 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
导,知是为了行,要能行,才有真知,这些见解是值得我们珍
学、思、行的学习观视的。
孔子认为学习过程是学、思、行的过程。“君子博学于“中庸,,进一步发挥了孔子、荀子的学习思想,用五个步
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失夫‘’。(《中论、治学))要博学,就骤完整表述了这一过程,认为只有每个步骤的充分实现,才
必须多闻、多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能有个人的学习进步[[ }l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不学
之次也,’; (《论语·述而》)“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 则已,既学就不能半途中止。同理,间必须知思必须得,辨
“弗学何以行? 弗思何以得? 小人勉之’;(( 论语·为政》)“吾必须明,行必须笃。如果这样,“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人没
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有什么事做不到的。宋代理学家将其简称为学、问、思、辨、
灵公》)这些言论明确地表述了学习中学与思的关系,认为从行。朱熹称之为“为学之序,.,被列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重
“闻’“见”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需要经过思考才能上升到理要规定,成为学者求知的一般过程。
性认识,否则其学是周然无所得;反之,没有博学所得的“闻. 上述两种学习观都把学习(包括道德学习)作为教育的
知、见”知,思考也只能是空想。孔子的学思结合和“思’必“细胞”,认为学习是求知的完整过程,各阶段相序而行,完成
须以“学”为基础的思想,是符合心理学中感知是思维的基若人的智惫和德行,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学习思想的基本
础,思维与感知是辩证统一关系的观点。特征。
孔子认为,学习不应该中止于学与思,唯有达到行并完
2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帝
善行,才是学习的完成,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论语·述而》)孔子平时对其弟子的褒贬,多以能否做 学习兴趣
到躬行实践为标准,如对颜回能安贫乐道,虽革食暇饮,居陋学习需要一定的动力,古代思想家们注意到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学习心理的论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