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道教思想的研究.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盘丛生导师签名:触日期:兰兰型‘缝鼓揸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原创性声明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型丝齔;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C苈畚脑诮饷芎笥ψ袷卮斯娑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中文摘要司马承祯是道教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对道教心性理论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特有的贡献,为唐末五代内丹道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司马承祯道教理论的出现是唐代道教义理化建设的理论成果之一。在唐代,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为道教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佛教的压力及佛道两教的论争也为道教提出了强化理论建设的要求,同时,论争本身也为道教提供了了解与学,并对其著述的范围、分类、分期、版本的真伪等问题作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关于其作品的范围,本文认为所谓《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与现存的《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是同一部作品;《道体论》不是司马承祯的作品;《天隐子》的《序》《跋》是司马承祯的作品,虽然其整体上不是司马承祯所作,但大体可以代表司马承祯的思想。他的作品可分为服气养生类ā斗迓邸贰ⅰ缎拚婷刂肌贰ⅰ恫煞梢兜确ā贰ⅰ缎拚婷刂肌芳《修真秘旨事目历》等⑹招难岳包括《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天隐子》与《坐忘论》偷澜淘又包括《素琴论、》《登真系》、《天地宫府图》、《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及清含象剑镒图》等T谧髌返姆制谏希生类著作是其早期作品;承述《天隐子》并为之所作《序》、《跋》是其中期作品;《坐忘论》及《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是承祯晚期的作品。本文还着重探讨了《天隐子》与《坐忘论》的关系,认为《天隐子》上承司马承祯早期养生思想,下启其晚期的收心坐忘理论,带有性命双修的倾向,是一部过渡性的作品;《坐忘论》集中发展了《天隐子》中关于收心简事、去欲主静方面的思想,是对《天隐子》的拔高之作。在对《坐忘论》各种版本的考证方面,本文对比《坐忘论》的七篇本与石刻本后,认为石刻本的思想与司马承祯的思想体系不合,文字水平与司马承祯的文学修养不符,因此确定其为伪作。曾髓《道枢》之《坐忘篇》,上篇是《天隐子》的缩写,中篇是《坐忘论》的缩写:下篇是石刻本《坐忘论》的缩写。在七篇版《坐忘论》原文尚在的情况下,《道枢》中的《坐忘篇》不应被列入司马承祯作品的范围。本文的第二章分析了司马承祯所传经法的性质,回顾了道教史上对司马承祯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蚓的主要思想及其与司马承祯思想的内在联系,并着重分析了佛学的影响,目的是剖析司马承祯的思想渊源。对于他所传的经法是“上清之法”还是“正一之法”的问题,本文认为他所传的经法是以上清经为主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的“三洞真经”。上清宗师陶弘景、潘师正与天师道宗师臧矜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其中尤以陶弘景的影响最为突出。在炼养理论方面,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与司马承祯的《服气精义论》在文章结构与炼养主张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陶弘景还是最早提出道性理论的思想家之一。他关于“修道即修心”的主张对道教心性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修心也是司马承祯晚期道教思想的主题。潘师正关于“众生性即真道性”的道性论及臧矜的重玄思想对司马承祯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经典方面,司马承祯继承了《西升经》注重通过无欲无为、静心止念来炼神的主张以及《黄庭内景经》中的五脏理论;借鉴了《老子》关于“致虚极、守静笃”、“少思寡欲”及无身则无患的思想;《庄子》对气与道关系的论述对司马承祯的养气理论有一定的影响,其坐忘理论则是司马承祯晚期修性思想的重要内容。天台佛学也是司马承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中道观念与宝定观妙经》受佛教“四念说”的影响,其思想与天台止观理论相通,司马承祯通过这些富有佛学色彩的道经而间接地受到了佛学的影响。司马承祯早期的炼养理论以养气为核心,而元气说则是其养气理论的哲学基础。司马承祯继承了《庄子》以气为万物的始基的思想,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将气与道联系起来,认为“夫气者,道之几微也”。气不仅是万物的始基,它还可以成为人体先天禀得的元气,此元气与天地精华之气同源,因此可以通过服气来生命要素都有重要影响。在养气方面。司马承祯提出了惜气、主静、顺应自然之理、保全形神之性、节制有度与调和阴阳与五味等保养元气的原则。服气之术之所以能起到养生的作

司马承祯道教思想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306226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