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滴定法测定血橙维生素丙(Vc)
【摘要】:测定Vc是评价果实品质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血橙果实具有很浓的红色素,—二氯酚吲哚酚钠滴定法(简称二氯法),受色素的干扰,滴定时无法判断Vc的终点。采用碘滴法能克服终点不明的缺点;此法曾在含红色素高的杨梅Vc测定
【关键词】: 红色素血橙果实滴定法测定测定结果氯法碘滴定法主要内容二氯酚终点杨梅
【DOI】:CNKI:SUN:-02-025
【正文快照】:
测定Vc是评价果实是质的主要内容之果,由于碘是一种强属化剂,它能氧化Vc一。由于血橙果实具有很浓的红色素,用经(即抗坏血酸),其过量的I:(碘),以1%(简称淀粉为指示剂,再用标准的NaZS:03(硫代二氯法),受色素的干扰,滴定时无法判断硫酸钠)滴到\
药理作用
在体内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形成可逆的氧化还原系统,此系统在生物氧化及还原作用中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此外,维生素C还能促进抗体形成,抑制色素在皮肤沉着以及增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的作用等。正常人每日需要量(以mg计)如下:中等体力劳动,50;重体力劳动,70~100;乳妇,100;孕妇,70;儿童7岁以下,30~35;7岁以上,50。每日自新鲜蔬菜水果中得到的维生素C一般能满足上项需要,但遇到特殊情况(如患传染病时),可引起缺乏症称坏血病,表现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所致的出血,常见于皮肤。
中文名称:维生素C
英文名称:vitamin C
其他名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定义:显示抗坏血酸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通称,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英文名称:Vitamin C ,Ascorbic Acid 基本内容基本知识: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在贮藏,加工和烹调时,容易被破坏。它还易被氧化和分解。水溶性;大多数动物体内可自行合成维生素c,但是人类、猿猴、天竺鼠等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在胶原质的形成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胶原质对于人体的组织细胞、牙龈、血管、骨骼、牙齿的发育和修复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帮助人体内铁的吸收;计量单位是毫克(mg);在紧张状态时,会加速维生素C的消耗; 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60mg(妊娠、哺乳期需要更多的量-70-95mg); 常被推荐为预防婴儿猝死症(SIDS)的物质;抽烟者和老人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一支香烟可以破坏25-100mg的维生素C)。
注意事项:
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硷、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核黄素、三氯叔丁醇、铜、铁离子(微量)的溶液配伍,以免影响疗效。(2)与维生素K3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两者疗效减弱或消失。(3)过量服用可引起不良反应:每日服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服用大量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4)大量长期服用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故宜逐渐减量停药。(5)与肝素或华法林并用,可引起凝血酶原时间缩短。(6)可破坏食物中维生素B12,与食物中的铜、锌离子络合,阻碍其吸收,从而可能产生维生素B12或铜、锌缺乏症状。(7)制剂色泽变黄后不可
应用。避光,密闭保存
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09-2班
刘圆圆
碘
滴
定
法
测
定
血
橙
维
生
素
丙
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09-2班
刘圆圆
仙人掌果红色素化学特性的研究
吴茂林
【摘要】:本文对仙人掌果红色素的提制工艺,以及该红色素对光、热、酸碱、氧化还原剂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仙人掌果红色素色素提取化学特性吸光度金属离子色素稳定性氧化还原剂溶液浓度提制
【DOI】:CNKI:SUN:-01-016
【正文快照】:
仙人掌果可食用,且营养丰富。、、磷劝毫克、核
碘滴定法测定血橙维生素丙(Vc)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