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8 心理科学 2002 年第 25 卷第 5 期
人格: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
丁道群. 叶浩生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沙,410097)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南京,210097)
1 本质论(essentiaism )的人格观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倍受西方心理学者的注目。该理论深人
“本质论’作为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认为任何事地分析批判了现代心理学之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其反本质
物(包括人类)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本质,这些本质是可以界定论、实在论的立场,使其在对人格概念的解释上与本质论者
和被发现的,它们内在于事物之中,并且可用来解释事物如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何反应(行动)。本质论的观点反映在人格研究中,便是认为首先,是否的确有一个‘’人格”存在? 在社会建构论看
要从纷萦复杂、稍逊即逝的表面行为背后寻找影响和支配人来,本质论者从观察到的某人外显行为(如打架)中推断其有
的行为的深层人格“实体”或“本质”。这个人格“本质’‘内在某种人格特征(如攻击性),但是当我们追间他为什么经常打
于人的行为之中,人们通过理智可以发现它,并可用它来解架时,我们又会把它归因于他具有攻击性的人格特征。显
释人的行为。具体来说,本质论的人格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然,这是一种循环推理,本质论者无法在其创造的人格—
面:第一,人格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尽管不同的人可以有某行为的循环之外证实这种人格的存在。本质论意义上的“人
些相同的人格特征,但他们的整体人格是不会完全相同的, 格,.看起来更像一种用来理解我们口常经验的模式的理论,
所有的人都是他自己各种人格特征的唯一的复合体;第二, 而非人的本质的本来面目。
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行为中第二,人格是社会建构的,人格不是存在于人的内部而
一贯地予以表现,而不因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第三,人格具有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例如,用一些我们经常用来描述人格
整体性和一致性。虽然我们自己是由很多人格特征组成,但的词汇,如友好的、小心的、害羞的等等来描述某个人,如果
决不是一组毫不相干的特征的随机组合,而是由一系列相关这个人单独一人生活在沙漠上,没有他人的在场,这些词汇
的特征组成的整合体。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统一的和将会完全失去其意义。在本质论者那里,我们使用这些词汇
一致的人格;第四,人格对行为的影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就好像有一个这样的本质内在于这个人,但是一且这个人与
,因此,我们他人的关系发生变化,这些词汇就会变得庵无意义。因此,
可以通过把握一个人的人格“本质”来解释和预测他在各种人格特征不是以特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
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与人的关系中。
现代主流的人格心理学已经广泛地采纳这种人格观点。第三,在社会建构论看来,我们行动、思考和感受的不同
阿尔波特认为,人格是由诸多特质(trait)构成的,特质是人格主要是依赖于我们在与谁、我们所正在做的和为什么这样
的构造单位,是真实存在于人内心的一般倾向”,它作为一做。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在不同的社
种心理结构,是行动一致性的原因。卡特尔在人类所有的特会情境中扮演不同的
人格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