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的传统与现代—以霹雳布袋戏为例
认识布袋戏
起源
特点
发展阶段
起源
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
布袋戏源于明末清初,起于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直至十九世纪中期,布袋戏仔福建一带蓬勃发展,后传入台湾,广受民间欢迎。自此,布袋戏更加发达,演出形式更为丰富,直至今日,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偶戏。
特点
戏班分前后场,前场表演撑技,即由头手、二手(主演、助演)2人操纵戏偶
后场4人,分担文武场
唱腔一般采用漳州调
乐器有月琴、单皮、堂鼓、小锣、铙钹等
演出多为有谱可循的传统剧目,内容大抵取材于历史故事,或者民间传说。
发展阶段
传统布袋戏
金光布袋戏
霹雳布袋戏
传统布袋戏
金光布袋戏
金光系列布袋戏,实际通称为黄俊雄布袋戏(因为推出剧集名称多数有金光二字,如金光霹雳菩萨藏、金光十八龙等,遂成为代表名称)
开创布袋戏电视剧时代
霹雳是金光的分支
霹雳布袋戏——简介
霹雳布袋戏,是台湾在1980年代开始新发展出的一种电视布袋戏,由于每出剧集名称前皆冠以“霹雳”两字而得名。
霹雳布袋戏是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主打的作品,也是该公司最主要的形象来源—素还真、傲笑红尘
由于霹雳布袋戏吸引了广大的观众,而使剧中主要人物成为不少观众的偶像。其周边商品包括木偶、剧集原声带、电脑、线上游戏及其他人物商品等带来庞大的商机。
霹雳旋风
奠基:黄文择、黄强华
布袋戏新霸主:设立霹雳卫星电视台;霹雳系列中的主要角色像素还真、叶小钗等,更有“影迷”会,并有定期的刊物(霹雳会月刊);T恤、月历、笔记本、马克杯等;戏迷尤以大专学生为主力,且善于与异业结盟、开拓新观众
进军大荧幕,耗资三亿台币拍摄首部霹雳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于2000年1月22日上映),甚至登上国家剧院的舞台表演
正在向大陆拓展
霹雳布袋戏—剧情特色
以剧集系列,区隔,作为剧情连贯,基础
剧情延伸自金光布袋戏云州大儒侠,但已完全脱出原有架构
权谋斗智、人性刻画逐渐成为重点
天马行空的时空设定、故事发展
细腻男女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于一身的刻划
布袋戏的传统与现代—以霹雳布袋戏为例文化创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