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8 6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Scienc _'1104 ,27(6):1386 一1388
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研究‘
刘玉娟”方富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摘要该文介绍了国外儿童情绪伪装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紊的近期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最早在 4 岁出现情绪伪装
的认知能力,6 岁时这种能力得到完善;儿童对情绪伪装认知能力和对物理属性的表面与真实的区分能力具有潜在的一致的认
知基础;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完善和错误信念的获得有关;文化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儿童的情绪伪装的发展。
关健词:情绪伪装裹现规则错误倍念社会化
儿童的情绪表达和情绪体验并非一一对应,由 Harri[41发现,2 岁时儿童就开始能够从过去、现在、
于神经系统不成熟,婴儿期的表情和情绪体验之间将来三个时间维度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情绪。3 岁儿
存在着最初的不一致。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儿童童能够认识引起情绪的情境以及情绪的外部表现行
的情绪表达和情绪体验开始逐渐一致。但随着社会为,并且能够认识到引起情绪的情境和情绪的外显
化程度的提高,在掌握了情绪的表现规则以后,情绪行为可能存在不一致。到 4,5 岁时,儿童认识到信
表达和体验又出现了新的不一致,被称为情绪伪装。念和愿望是决定情绪的重要因素,并且认识到个体
它能帮助儿童更有效的进行情绪的社会调节,而对可以控制情绪表达的外显行为。由于具备了这两种
它的理解更直接地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本文拟向能力,儿童的情绪伪装能力得到了发展。
读者介绍国外研究对情绪伪装的界定及其研究成早期对情绪伪装的研究发现,6 岁以后的儿童才
果。开始能够区分内心真实的情绪和外部的情绪表达。但
是,一些有关心理理论的研究表明3- 4 岁左右的儿童
1 对情绪伪装的基本界定
已经能够区分外显动作和心理状态。因此,H arris 等
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自己或他人的利益,人会研究者[[ 51认为儿童在4 岁时就应该能够区分情绪的外
有策略的调整自己的情绪表达,这就导致了内心主显行为和内心真实情绪,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情
观感受和情绪表达的不一致,.被称为情绪伪装〔110 绪伪装的认识能力。在实验中,他们向4. 6 岁的被试
情绪伪装包括两种基本类型[21,一为规则驱动的伪呈现 8 个情绪伪装的小故事。其中一半为掩藏积极情
装,比如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要求个体的情绪表达绪的故事,一半为掩藏消极情绪的故事。读完故事后,
要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而定,这就是由文化的通过对关键信息提问来检查被试对故事的记忆,然后
规则所驱动。规则驱动的伪装中最为基本的概念是要求被试回答主人公内心真实的感受以及外部是什么
表现规则[[ 31,它用来约束个体的情绪表达,以收到预样的表情,并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情绪:高兴、一般、难
期的社会效果;二为情境驱动的伪装,当情况紧急, 过,让被试做出选择性反应。实验结果发现,4 岁儿童
为避免可能出现的灾难,人们可能会采取欺骗的方在掩藏消极情绪的故事中已经出现了对情绪伪装的认
式来伪装自己的情绪,被称为情境驱动的情绪伪装, 识。因此,可以认为儿童在 4 岁时就有了部分的对情
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