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2018年度医疗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前言随着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多次变革,时至今日,居民的就诊模式已发生根本变化。在上海,医疗资源丰富的三级甲等综合类及各专科类医疗机构,往往成为居民就诊的首选。不仅如此,这些顶尖医疗机构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且地处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吸引着周边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疑难杂症患者前来就诊,承担了大量的医疗服务职能。而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科学,天然具备发展性和探索性的特点,从而导致医疗活动必然具有不确定的风险性,也决定了医疗纠纷不可避免的存在。静安区作为上海市的中心城区,有着优质丰富的医疗资源:既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华东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市儿童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也有着众多的涉足于眼科、美容等领域的民营医疗机构,医疗纠纷案件数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为了妥善化解医患矛盾,公平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医疗纠纷案件的审判质量,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引导患者理性维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静安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静安法院)在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医疗纠纷案件审理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发本审判白皮书。一、案件审判概况(一)案件审判数据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静安法院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335件,审结273件,%(见图一)。在审结的案件中,判决105件,%;调解89件,%;其他方式(含撤诉、按撤诉处理、裁定驳回起诉等)结案79件,%(见图二)。在以判决方式结案的案件中,提起上诉的46件,%,二审维持39件,目前无一件改判或发回重审。(二)涉讼医疗机构分布及案由分布审结案件中所涉医疗机构以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较少但呈递增趋势。统计时间内,公立医疗机构共计涉案245件,若同一个案件涉及两家以上医疗机构,统计时每家医疗机构所涉案件数量分别计为1件,故此处统计的医疗机构涉案数量高于审结的案件数量。其中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涉案199件,其他公立医疗机构涉案46件(见图三)。民营医疗机构共计涉案30件,主要涉医疗美容,依次为眼科、口腔科等。在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中,案由主要集中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共计受理306件,%;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仅受理29件,%(见图四)。审结案件中,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计242件,%;医疗服务合同纠纷31件,%(见图五)。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类案件中,以医疗机构作为原告的有15件,诉讼请求集中于要求患者给付医疗费。(三)医疗损害鉴定相关情况审结案件中涉及医疗损害鉴定的案件共计129件,其中有5件因原、被告之间达成调解协议等原因中途撤回鉴定外;完成鉴定程序的案件124件,%(见图六),其中首次鉴定为区医学会鉴定的77件,首次鉴定为市医学会鉴定的47件。在首次鉴定为区医学会鉴定的案件中,提起二次鉴定的48件,%(见图七)。二次鉴定中,除其中3件因各种原因撤回鉴定外,完成鉴定程序的案件45件,其中维持30件,加重13件,减轻2件。从医疗损害鉴定结果(若经二次鉴定,以后次鉴定结果作为统计数据)看,构成医疗损害的54件,%;不构成医疗损害的70件,%。在构成医疗损害的案件中,其中医方责任程度为主要责任的18件、对等责任9件、次要责任13件、轻微责任14件(见图八)。从损害后果来看,其中一级甲等(死亡)25件,一级乙等(一级伤残)3件,二级乙等(三级伤残)1件,三级乙等(七级伤残)3件,三级丙等(八级伤残)2件,三级丁等(九级伤残)3件,三级戊等(十级伤残)4件,四级(不构成伤残)13件(见图九)。在不构成医疗损害的案件中,认定医方存在医疗过错或瑕疵的案件46件,无过错的24件。二、医疗纠纷案件的特点与难点医疗纠纷案件最为普遍的现象即案件审理周期长,时间跨度大。综合难点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一)鉴定依赖程度高医学是为了维护健康和生命而产生的科学和技术,有其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医疗风险的存在、个体的千差万别,都会导致实际的诊疗思路和方法千变万化。很多时候,医学科学的理论发展水平与临床医疗的实践水平并不一致,符合诊疗规范也是相对而言,是一种在当前医疗水平下从患者利益出发的趋利避害的选择。到底是医疗风险还是医疗过错,是个体差异还是诊断失误,对于法官而言,仅仅运用法律知识无法判断,而医学专业性却是贯穿于医疗纠纷案件审理的始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医疗损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以过错责任作为一般归责
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2018医疗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