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总体方案.doc:..XX区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X政发(2016)15号)要求,为积极推进XX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改革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战略部署,以改革为统领,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全面建立要素分层定价、企业分类指导、农村产权“确权、活权、同权”、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企业投资高效审批和创新驱动发展等主要任务,着力加快综合配套改革,切实提升改革综合效应,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二)基本原则突出问题导向,学习借鉴。围绕落实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研究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留足改革创新空间,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学习国内外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借鉴推进省内其他地区已有成功经验的改革事项,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注重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强化改革的全局意识,注重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率先突破,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和重大改革措施落地,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坚持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凡是市场能配置的,一律交由市场配置,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市场主导下的政府作用,规范市场行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保障。(三)总体目标2016年启动各项改革。到2017年,全面实施各项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体制活力不断激发。到2020年,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障碍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新增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比2015年提高40%,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提高40%,单位GDP能耗下降15%,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0%;产业结构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5年提高50%,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50%,R&%;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机制基本建立,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00元以上;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民办和公办社会事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社会事业活力和效率进一步激发,民办医院、民办学校、民办养老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形成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审批制度。二、主要任务(一)全面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结合我区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特点,综合考虑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等指标,建立健全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构建客观合理反映实际情况、科学衡量企业效益的指标评价体系。。根据企业综合评价情况,配合市政府建立市区差别化电价、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污水处理复合计价收费、用能总量核定和指标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3•建立区域性要素交易综合平台。配合市有关部门整合排污权、用能指标、土地、产权、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推动综合性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整合提升要素交易平台功能,完善运行规则和交易流程,推动土地、排污权、用能、碳排放权等资源要素自由交易、市场化配置。(二)全面推进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机制。1•建立“三位一体”的项目投资准入制度。规范产业投资项目准入标准,建立以空间准入、行业准入和项目准入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准入制度,促进产业向主平台集中、项目向重点产业集中、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准入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对符合产业投资项目准入标准的新建项目,在供地、融资、排污权指标、能耗指标、审批服务、财政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2•建立以“四换三名”为核心的企业分类指导制度。基本建立制度健全、执行规范、推进髙效的“腾笼换鸟”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高耗能重污染行业整治,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治低小散,加快重点行业集聚区建设,严把准入门槛,腾出更多的用地、用能和环境空间。完善“空间换地”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破解“上天入地”的政策障碍,鼓励和支持企业零增地技改。制定“机器换人”重点领域和年度方案,培育一批“机器换人”服务机构。全力推进电商换市,做大
XX区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总体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