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二 学生指导.ppt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7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模块二学生指导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有针对性地开展德、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第一章小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个体心理的几个时期:乳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老年
6-12岁儿童在身心发展上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身心发展的重心由家庭、幼儿园转移到学校;
第二,在教育的影响下,认知能力加强,掌握书面语言,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第三,儿童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第四,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和过渡性特征。
一、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骨骼富有弹性,容易变形脱臼,要注意坐姿、站姿和写字的姿势。
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动作精细性差。书写时间不宜过长,重视手工活动,促进小肌肉;
牙齿变化大,由乳齿更换为永久齿。
心肺活动量增加,心率下降,呼吸频率下降。体育时间不宜太长,鼓励课外活动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早,脑重接近成人,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
额叶显著增大,保证个体的随意运动。
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趋于平衡,兴奋强于抑制。(好动但不一定是多动症)
大脑娇嫩,负荷只能逐步提高。合理作息,否则会自动抑制。(当前的减负)
睡眠时间:7岁:11小时;10岁:10小时;12岁:9-10小时。
第二信号系统逐渐发展起来,主要是语言能力。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认知的发展
1、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
感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和目的性发展;
多开展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利于提升感知能力。
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具体识记向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抽象识记过度。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以形象为主;
想象丰富,从无意识到有目的、意义的联想。
注意的变化
无意注意:随意性、随机性、短暂性、受外界事物影响和干扰;
有意注意:自主性、自控性、持久性。
小学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处于发展中,持续的时间也不断增加。
小学儿童的注意力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
注意水平有限,需要老师指导
(二)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稳定且单纯:内容扩大丰富,深刻性与稳定性增强,高级情感发展,情绪控制发展。(老师要注意指导,在活动中促进)
意志行动:目的性增强,毅力增强,整体水平不高。(老师要抓反复、反复抓)
(三)人格的发展
埃里克林的人格发展理论
注意培养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自我意识增强,向师性,主观性强。
社会性认知: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从零散到系统
社会性交往:自主性增强,同伴交往增多
补充: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二 学生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599724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