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实验报告班级:电信工X班姓名:XXX学号:XXXX实验一、ARM汇编指令实验-简单数据搬移实验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开发环境,掌握简单ARM汇编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熟悉开发环境并使用LDR/STR,MOV等指令访问寄存器或存储单元;使用ADS/SUB/LSL/LSR/AND/ORR等指令完成基本数学/逻辑运算。实验要求按照前面叙述介绍的方法,在ADS下创建一个工程asmlabl,定义两个变量x,y和堆栈地址0x1000,将变量x的内容存到堆栈顶,然后计算x+y,并将和存到堆栈的下一个单元。通过AXD查看寄存器和memory和寄存器中数据的变化。在指令后面加上适当注释,说明指令功能。指出程序执行后各相关寄存器及存储器单元的具体内容。程序代码截图如下:程序运行结果截图:由实验结果可知堆栈的第二个单元中存放了x+y的值6D练习题编写程序实现对一段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搜索,最大值存在于max变量之中,最小值存在于min变量之中。提示:数据的定义采用伪指令:DCD来实现。基本思路:利用R0做基地址,将R1,R2分别放入第一单元的内容,利用R3做循环计数,利用R4遍历读取第2至最后一个数据,如果R1的数据小于新读入的R4数据则将R4的内容存入R1,如果R2的内容大于R4的内容则将R4的内容存入R2,。遍历完成之后,R1将存放最大数据,R2将存放最小数据。程序代码截图如下:程序运行结果截图:实验二ARM汇编指令实验2-字符串拷贝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使用LDB/STB,b等指令完成较为复杂的存储区访问和程序分支,学会使用条件码。实验内容熟悉开发环境的使用并完成一块存储区的拷贝。完成分支程序设计,要求判断参数,根据不同参数,调用不同的子程序。,在ADS下创建一个工程asmab2,定义两个数据存储区Src和Dst,Src用于存放原字符串,Dst用于存放目的字符串。堆栈地址0x400,将变量原字符串的内容拷贝到目的字符串中,要能判断原字符串的结束符(0),并统计字符串的个数。通过AXD查看寄存器和memory和寄存器中数据的变化。在指令后面加上适当注释,说明指令功能。指出程序执行完后各相关寄存器及存储器单元的具体内容。程序代码截图如下:程序运行结果源字符串字符串复制后两个数据存储区Src:0x8040和Dst:0x8047中的数据情况实验三ARM汇编指令实验3-ARM处理器工作模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学会使用msr/mrs指令实现ARM处理器工作模式的切换,观察不同模式下的寄存器,加深对CPU结构的理解;通过实验掌握ld中如何使用命令指定代码段起始地址。实验内容通过ARM汇编指令,在各种处理器模式下切换并观察各种模式下寄存器的区别;掌握ARM不同模式的进入与退出。,在ADS下创建一个工程asmmodelab,完成各个模式下的堆栈初始化工作,并将R1-R12的内容存入当前模式下堆栈。通过AXD运用单步执行方式调用程序,验证工作的模式,使用寄存器观察切换到不同的工作模式下观察SP(R13)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请记录并思考以下内容:程序复位之后系统处于什么模式?记录每种模式下的厨师堆栈指针,以及执行R1-R12内容压栈后本模式堆栈相关内存单元的数值。并分析快速中断FIQ模式与其他模式存入的R1-R12有什么不同。切换成用户模式之后还能否从用户模式切换到其他模式?用户模式下能否执行堆栈压栈操作?如果能的话,观察用户模式下压栈之前和之后其堆栈区域的变化情况。观察本程序模式切换过程中SPSR有无变化,并解释其原因。程序运行结果截图:程序复位之后系统处于什么模式?答:程序复位之后系统处于管理模式。记录每种模式下的初始堆栈指针,以及执行R1-R12内容压栈后本模式堆栈相关内存单元的数值。并分析快速中断FIQ模式与其他模式存入的R1-R12有什么不同。答:(管理模式)即管理模式的栈顶指针为0x8240满递减模式,r1-r12压栈后,管理模式栈顶指针为0x8210相距0x30,压入12个字(中断模式)观察r13,中断模式的堆栈地址为0x8340满递减模式,r1-r12压栈后,中断模式栈顶指针为0x8310,相距0x30,压入12个字(快速中断模式)观察r13,快速中断模式的堆栈地址为0x8380满递减模式,观察运行结果发现,快速中断模式中只有R1-R7压栈了,这是因为在快速中断模式中,可访问的寄存器只有R1-R7,不能访问R8-R12,快速中断模式下有自己的R8-R12。(中止模式)观察r13,中止模式的堆栈地址为0x83C0满递减模式,r1-r12压栈后,中止模式栈顶指针为0x8310,相距0x30,压入12个字(未定义模式)观察r13,未定义模式的堆栈地址为0x8400满递减模式,r1-r12压
山东大学嵌入式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