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包公审驴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2、边读边勾画语句。3、体会大量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等描写,学习相关的写作方法。4、知道在这个故事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重点难点:作批注,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比较感受文中人物使用计谋的不同之处,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故事吗?对,这个故事就是讲马有认路的本领。其实不止马,很多动物都有这个本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这个本领?对,包公就是凭借驴的这个本领,抓住事物特征审了一个奇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包公的奇案现场,学习课文包公审驴。二、为什么审驴师:同学们,包公审的是(驴)。文中出现了几头驴?一头是(刘五的),一头是(被换的)。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这两头驴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有哪些词语能帮助明显地区分这两头驴?作上批注,打上点。生汇报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有谁知道作者在此运用了我们以前说过的哪种写作手法?(对比)对,将两头驴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得知,一头被刘五喂得毛色发亮,人人见到都要夸奖其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却被小偷换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此情此景,着实让刘五(大吃一惊),也让他心里直犯嘀咕,那他到底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刘五的内心想法,谁知道?生: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师:这是我们常说的一种什么描写。生:心理描写。师:这句心理描写写出了刘五当时怎样的心情?生:焦急与无奈。师:那谁能揣测一下,当小偷牵着自己的瘦驴走在马路上,突然看见刘五那头毛色发亮的驴时会想些什么。生汇报师:你真会揣摩人物的心理,说得真好,小偷就是你们这样想的。就他这一想,可害苦了我们的刘五哦。刘五怎么了?生:刘五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师:结果呢?生:可是他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师:此时,刘五心中除了疑惑,更是()?生:又气又恨,懊恼极了。读!,读出刘五的怨恨和懊恼。生读。师:一气之下的刘五做出了什么样的举动?生汇报师:他无可奈何地将这头瘦驴告上了公堂,因此才有了后面的包公审驴。三、怎样审驴师过渡:面对这样一头不会说话的瘦驴,包公是如何审的,无疑成了这个故事最精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11自然段,用“__”勾画出描写包公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读一读这些语句,想想包公审驴分为哪几步?列出小标题。即他针对驴下达了几道命令。()驴()驴()驴()驴生反馈包公下达的3道命令。师:从中可以看出包公审驴分为哪几步?他对驴做了些什么?生:(饿)驴(关)驴(打)驴(放)驴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吗?作者在写人物语言时,还注重写了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皱着眉头生2:把惊堂木一拍生3:大声喊道师:皱着眉头说明了什么?生:包公也觉得很难审。师:为什么难审?生:因为被告只是一头驴,:有点棘手,,但是他是不是和刘五一样,显得惊慌失措呢?生:没有师:而是皱着眉头想了想可见包公遇事是多么(镇定自若、沉着冷静)啊!板书:镇定自若、沉着冷静。那谁知道包公此时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他为了破案会怎么想?学生反馈师:包公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后,即刻就想到了办法,于是他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
包公审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