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
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
作者:金冠华
单位:大连市信息高级中学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带来的是教学方法上的推陈出新,案例教学则成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改变地理课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多采用“注入式”,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寡然。而案例教学法则在教学中适时插入精彩的案例,深入研究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人口迁移时,我结合大连的乡土地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连这些年来人口不断激增,那么这些人口是哪来的呢?引出人口增长的两种形式,即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这些人口为什么要来大连?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学生本身生活在大连这个城市,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答案;再如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海水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洋流运动规律是一个难点,我在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15年前,。一直追踪这些玩具的一名科学家预测,经过多年的海上漂流,这支鸭子‘舰队’将于今年夏天抵达英国西海岸。”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学生此时疑惑不解,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科学家究竟是凭什么预测到小鸭子的行程呢?从而展开教学,讲完原理之后,由学生解释这一事实的原因。用事实来验证原理,让学生折服。
2、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和现实的差距
在高中地理的模块中,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部分都存在很多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引进地理案例辅助传授知识,可以大大缩短教科书和实际地理情境的距离。学生可以从这些具体的情境出发,设身处地的认识自然或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认识研究地理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必修二工业区位选择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划分了四个小组,分别成立服装厂、面包厂、集成电路厂和海盐厂。让每组推选一人担任厂长,给他们5分钟左右的“会议”时间,由学生讨论决定每个工厂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和布局的区位,之后由老师作出评论和总结。整个过程学生广发言论,积极踊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娱乐中理解了知识,运用了地理原理,掌握了地理的学习方法。
3、注重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过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强调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