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与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的实践免费...
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凝聚着邓小平同志对江苏社会发展实践的思考和总结。对此,江苏广大干部群众感受特别亲切,理解格外深刻。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全省上下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区域特色的小康建设之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江苏人民牢记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寄予的厚望,全面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努力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邓小平苏州之行与小康社会思想的生发
源出《诗经》的“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安幸福生活的热切企盼与向往。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小康”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从更为现实的角度,把“小康”、“小康之家”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刻思考现代中国的发展目标。
1983年春节前夕,党的十二大闭幕不久,邓小平同志踏上了江苏大地,前往苏州地区考察。苏州之行给邓小平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北京后他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就列举了苏州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第一,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二十平方米,因为土地不足,向空中发展,小城镇和农村盖二三层楼房的已经不少;第三,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农村的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第五,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
”苏州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启发了邓小平同志用“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来描述我小康社会思想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紧密相联。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又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起点,是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实施“三步走”战略,不仅显示出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民族振兴的雄心壮志,而且在发展战略上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深刻反映了“先富”与“共富”辩证统一的发展规律。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实行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又要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先富”带“后富”,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的协调发展,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面的指标,而且包括文化、教育、科技同志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为我们党进一步明确并细化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积极探索具有江苏区域特色的小康建设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与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的实践免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