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l: 理科学 2001 年第 24 卷第 2 期
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家关于自我控制的论述
张灵聪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重庆,400715)
复尽天理”(《语类》卷十三)这里的天理指的是封建的道德观
1 自我控制的含义
念,而人欲则是指除了维持人的最荃本生存需要之外的欲
许多心理学家曾对自我控制提出过不同的见解,其中柯望。(二)节欲说。与去欲说不同的是节欲说,多数的思想家
迫(Kopp)的观点是比较全面的。他认为:“白我控制(Sel- 是主张寡欲与节欲的。寡欲与节欲说的共同特点是认为欲
咖。d )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有其合理性,但欲太多往往不能满足,同时会影响人的边德
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制止或引发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协养,因此要有所节制。如孟子说:’‘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五个方面:抑侧冲动,抵制诱感,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孟子·告子上》)这种欲望是难满足的。并日从个人角度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讲,欲望太多会影响人的善心,因此他提出“养心莫善于寡
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而中国是张调杜会价值取向的,所以中欲。’(《孟子。尽心下”所谓寡欲就是要节制那些违反道德的
国的先哲们则把个体对社会的影响也列人自我控制的内涵欲望。荀子也有类似的观点:‘卜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
中。颜之推在其《翻氏家训》中对此进行丁概括。他说:“夫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 ·⋯’.〔弋荀
圣贤之书,、检迹、立身、扬名,亦巳备矣。”子·荣辱》)想成为圣人和富有,是人人都有的欲望。然而欲
(《序致)) 这里所讲的诚孝、慎言、检迹等都属自我控制;而立又是不可尽的,囚为欲望的满足是有条件的,所以要节欲与
身与扬名仍属于自我控制的涵义之中。古人认为要立身就导欲。他说:“凡语治而得寡者,无以节欲而用于多欲者。”
要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不仅是为了完善自己,其目的是治(如果节欲就不会为欲望太多所困扰。)(三)纵欲说。纵欲说
锐”,“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第三、四章)这样就能进行系统论证。作者认为,‘’好逸恶劳”是’‘物之常性”;礼教
“保其杜视口,“守其宗庙”.光姗祖宗。从杜会的角度讲,就是只是叫人徒有虚名,人死后都是一堆腐骨,用礼教约束白己
要养浩然之气,杀身成仁,最后能昭示后人。的生活就“枯搞于当年,”而使生活“不达干生生之趣也”(没
有生活乐趣)认为人生短暂,一生的好时光更短(扣除幼老,
2 自我控制的内容
病痛和睡觉的时间),所以要“任情极性,穷欢尽娱,虽近期促
中国先哲们在阐述自我控制时,主要从两个角度:对自年,得尽当生之乐也。”这种只顾眼前,不顾未来。只顾白己,
身思想言行的自我控制和对外在与人交往中、处理事物中的不顾别人,极力否定社会公德的思想与传统的道德是格格不
自我控翻。人的;。
2 1 对自身思想言行的自我控制其次是镇言与检迹。古人很强调对自己行为的检点。
首先是关干欲的规定,从自我控制的角
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家关于自我控制的论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