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理科学 P- hobpi;-alSdenc 2004 ,27(0 :147 [49 14 7
·综述·
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综述
宋怡舟孔克勤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200062 ,上侮) 8g I-
摘要文化影响人格发展。在影响人格的因素中,普遍性因素与文化特殊性因素共存。文化的维度有复杂性、紧密性、个体
主义和集体主义等。许多文献提到在不同的文化中均出现大五人格。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谨慎,因为对普遍性的大多数研究并
关健词:文化人格个体主义拐体主义
Sperber则利用一种流行病的类比来解释文化。Barkow 等区
1 引言
分了三种文化:元文化、诱发文化和流行病学的文化。他们
B runer 曾经提出在文化与人格领域中的研究很少有积提出“生物学对所有人类是共同的”,所以导致一种“元文化”
极的。例如,Shw eder 就表示:1)行为上的个体差异是与生存与全人类的精神内涵和组织相符合。生态学则导致产生“诱
的背景紧密相关的,并且不能超越背景加以概括。因此全球发文化”,导致集体内的相似性和集体间的差异性[i sl
性的特质是不存在的。2)儿童早期出现的特征并不能预知 T riandis 提出,处于个体主义文化(如北欧、西欧和北美文化)
成年后的个性。3)文化的差异性越大,适应的可能性就越中的人,在举例时出现个人元素的样本概率高(例如“我很
小。4)“客观的”条件和其他“外部的”刺激是无法预知有机忙,我很好,’) ,而集体主义文化(如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中的
体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情况的。[0 人,就大多数趋向于以集体元素举例(例如’‘我家人认为我很
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评价。L ee 等人编著了一忙”,“我的工作伙伴认为我很好”)。Ch盯比提出一个文化和
本书有力地辩护了文化与人格研究的效用,并提供了一些人格模型,整合了许多方法,尤其是特质方面的文化心理学
关于墨西哥、中国、非洲、德国、印度和日本人的人格研究的方法。根据这个模型,特质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中,但是在集
文章,证明了这些研究对文化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21 体主义文化中比在个体主义文化中对行为的解释能力要小。
rae 和他的同事也提出与 Shw eder正好相反的观点。根生态学(地域、气候、植物群和动物群、自然资源)与支持
据他们的研究,全球性特质是存在的。他们宜称根据对遗系统(基本生活和小村落模式、社会结构、生产方法)也都影
传的研究,有限的双亲影响,文化和种族间的结构变异,暂时响主观的文化。例如,巨大的山脉和广阔的海洋会降低文化
的稳定性,都可以得出人格特质的生物性影响比生活经验的弥散的可能。同质性使文化”紧密’,就是说对于那些行为偏
影响更多”。[3l而且,rae等提出有一些基本的倾向是独立常者有许多惩罚的法则和规范。例如,在“紧密”文化环境如
于文化之外的,如神经质、外倾性、求新性、随和性和尽贾性。新加坡,青少年遵照社会规范,就不会有诸如对酒精、香烟、
陈元晖先生在其《论俪化) 中指出:“文化熏陶是形成人身体攀力或性行为的尝试(BalanM osell1995)[67。而在
们的性格和人格的
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