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五讲:《庐山谣寄卢侍御虚州》.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讲《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作者及题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亦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五岁时随父李客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时离开蜀中,定居湖北陆安,并以此为中心漫游天下。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今安徽省马鞍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思想受儒、道、佛诸教影响,比较复杂。他关心社会,奋发有为,渴望建功立业;同时,他追求个性,蔑视权贵,嗜酒求仙,自由浪漫。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自然流畅,不假修饰,奇妙天成,具有雄奇飘逸、浪漫奔放的艺术风格,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诗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李白一生同庐山有密切关系,曾多次游历庐山,现传下来吟咏庐山的诗有十多篇。这首诗即为其中的一篇。这首诗作于李白晚年。安史之乱中,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受到牵连,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县)。唐肃宗上元元年(760)遇赦,东还途中再游庐山,因而作了这首诗寄给当年同游庐山的卢侍御虚舟。“侍御”为官职名,即“侍御史”。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二、诗文内容:本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入世追求的嘲笑,也有对道家的崇信。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本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1-6句):自明心志,交代出游动机,为该诗序曲。“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此句用了《论语》的典故。孔子坐车去楚国游说楚王。《论语·微子》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楚狂人”,即春秋时楚人陆通,因为不满楚昭王的政治,所以佯狂不仕,于是时人谓之“楚狂”。作者用此典,旨在说明现实政治极为黑暗,自己不愿象孔丘那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宁愿象“楚狂人”一样游诸名山过隐居的生活。从内容来说,该句开宗明义,直接表达作者了的心志。用语精警,内容深刻,其中饱含着作者个人的身世之感。“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手杖,传为仙人所用。“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中国名山。在这几句中,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叙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了寻仙,不辞“五岳”之远。自己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遍游名山,寻访神仙。李白一生颇好出游,也对神仙之学欣羡不已,他曾说“儒生不及游侠人”,自云其“学道三十春,自言羲和人。轩盖宛若梦,云松长相亲”,“云卧三

第五讲:《庐山谣寄卢侍御虚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9-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