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考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部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自考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部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师说: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全面的论述了教师问题。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朱子读书法: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死后,其学生荟萃其平日指导读书的语录,归纳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条。《爱弥儿》:《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一本小说体的教育著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爱弥儿》指出了怎样培养新社会的,即资产阶级社会的新人道路。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受教育者的生活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2岁;2岁到12岁;12岁到15岁;从15岁到成人。要素教育论:要素是指足以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最宝贵的共同因素,也就是基础知识。要素主义教育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海军上将里科弗、外交家科南特和历史学家贝斯特,他们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课程、教学方法、教师五方面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学在官府:奴隶社会这种宫廷设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形,就是后人称谓的“学在官府”或“学术官守”。它充分说明了西周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具有高度垄断的特征。活教育理论: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教育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儿童应该有良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陈鹤琴认为,爱美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环境的创设要自然化、艺术化。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理想国》不仅对他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作了最为完整系统的表述,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构成了以后各种作为社会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方案的开端。《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结构主义教育学派的布鲁纳。布鲁纳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发展动力的理论构成其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他关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知识观与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早期学习论、发现法四方面。二、简答题1论述中国古代私学的产生背景及其意义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自由民开始荒种地,使得经济关系变化,新兴地阶级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为私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同时,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又为私学的为生与发展提供了知训基础和人才准备,他们是私学产生的直接条件。这样,在东周末年奴隶制官学衰败的情况下,由私学取代官学就成了历史的必然。春秋时期是私学的兴起时期,战国时期则是私学的繁荣时期。孔子是春秋时期最负盛名的私学大师。历史意义:私学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私学的产生与发

自考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部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9-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