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鉴赏和律诗知识的运用
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李志飞
2007年6月
律诗的基本特点:
1. 形式上有字数、句数、平仄、对仗、押韵等要求。
律诗每联上下两句偶数字的平仄须相反,奇数字的平仄可相反也可相同。即“奇数不论,偶数分明”。
2. 内容按“起、承、转、合”的先后顺序进行布局。
律诗偶数句最后的一个字须押相同的韵,奇数句最后的一个字可押相同的韵也可不押相同的韵。即“奇数不论,偶数分明”。
“起”,实际上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和所描之事、物等, 即首联;
“承”,是“起”的延续,一般也是记叙或描写,即颔联;
“转”,或转变前两联记叙与描写的对象、视角,或由记叙、描写转为议论、抒情,或把感情基调由悲变喜或由喜变悲,内容上更为贴近主题,即颈联;
“合”,是结句,往往以议论抒情的形式,揭示诗的主旨,是画龙点睛之句,即尾联。
特别提示:
律诗以抒情言志居多,较少说理,分析时
要把握住“抒情”与“言志”。从内容的布局上看,
律诗“起、承”部分一般是写景、叙事,“转、
合”部分一般是抒情言志。
《登高》是唐诗中最杰出的一首七律
鉴赏杜甫的《登高》:
艰难苦恨烦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先“起”,描写登高所见,写的是秋天悲凄之景,猿哀、
鸟回,为全诗定下“哀”的基调;(写景)
颔联“承”,继续写登高所见,写落木萧萧、江水滔滔,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把悲凄之景扩展开去,绵绵不绝,是对首联的补充; (写景)
颈联“转”到个体的遭遇上来了,把蓄势已久的悲呼了出来,同时转入到表现主题; (抒情言志)
尾联“合”到主题“艰难苦恨”上来,回应了前三联的无限悲苦,借悲景抒发悲凄之情。(抒情言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首律诗的偶数句均押“ⅰ”韵
第一、先诵读全诗,从语言文字声韵等方面
大致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倾向,把握其基调。
第二、按照律诗内容布局上的“起、承、转、
合”四步进行分析,并透过分析,揭示其内涵。
第三、联系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材料,“知
人论世”,全面加深理解,最后从整体上综合
归结出主旨。
律诗鉴赏方法小结:
运用鉴赏《登高》一诗的方法,自己试着从“起、承、转、合”以及平仄和押韵的角度鉴赏《山居秋暝》。
1、小组口头分析,互相学习。
2、独自写成书面分析。
3、学生代表展示分析结果。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律诗鉴赏和律诗知识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