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二、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外——外部症状内——脏腑、气血2、见微知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以常达变中医诊断学三、诊断基本原则1、整体审察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相适应内外相通:局部与整体的联系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脉诊发展史——《史记》: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内经》:脉学的基础提出诊脉的基本要求、几种脉法、论述三十余种脉象与主病《难经》:提出独取寸口的理论,以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伤寒论》:注重平脉辨证,脉证并重的辨证论治原则。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推广寸口诊法--明确24脉象及主病--相类脉的鉴别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论述27脉。清·李中梓《诊家正眼》:提出28脉。——脉诊发展史——其他脉书:宋·崔嘉彦《崔氏脉诀》宋·施发《察病指南》(插图脉书)元·戴起宗《脉诀刊误集解》元·危亦林论述十怪脉清·周学霆《三指禅》:以缓定平——脉诊发展史——《内经》:舌卷、舌焦《伤寒论》:舌苔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舌诊专著元·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137图清·张登《伤寒舌鉴》:120图清·傅松元《舌苔统志》民国初期·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122——舌诊发展史——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第一部辨证论治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源与证候诊断专著清·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卫气营血辨证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辨证发展史——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神——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面色——脏腑气血的反映形体——五脏精气的反映动态——邪正盛衰的体现望神一、神的概念: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思维。二、神的产生及与形体的关系先天(化生)精气充养形体表现于外神后天(滋养)三、诊神的意义: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正常精亏、气虚、神耗——脏腑功能衰退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