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习格律诗词(7)明“词体”, 知“词律” 诗过于整齐,句式变化少,用字也庄重,显得不够灵活,有些人不喜欢,而更愿意学习句式变化多、篇幅有长有短,谴词用字也相对更接近口语,更适合表达缠绵委婉感情的词。那好,最后这一天再专门说说词律。关于词律,其实前几日已经穿插介绍了一些,但为了有一个整体感,也方便专好填词者学习,有些东西这里就又罗嗦了一遍,所以篇幅可能比前几天的要长些。(一)词的体制第一天就作过介绍,词最早是一种合乐文学,又有曲子词、曲子、诗余、长短句、乐府(注意与汉乐府的区别)、雅词等多种称谓。由于它原来要求密切配合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格律。从体制上来说,与诗比较,词的句子是长短不齐的,由参差不一的“长短句”构成,句法上也比诗灵活多样。大多数的词是分段的,而且每首词都至少有一个固定的名称(词牌)。字声配合严密,组织变化也比诗多,有些词调不仅要区分平仄,而且还须分辨四声阴阳。词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其一定的固定格式,韵位依据曲度。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虽然说诗也有长短句的,如杂言诗,但由于体制和风味上的限制,杂言诗基本上是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词则不同,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常常是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选择了一些不同的句式混和构成,大量采用参差不一的长短句。另外,词句的句法也比诗丰富的多,节奏变化也多。因此,从总的情况说,诗的句式没有词来得更为丰富。近体诗更不允许有长短句掺杂。词,如果按每个词调字数的多少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及以上为长调。词的这种按字数来严格区分的做法,未免过于绝对化了些,但大概的情况基本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按词的音乐特点、来源、曲子种类和唱法等的不同,还可以把词分为令、引、近、慢、犯调、摘遍、三台、序子等;如果按词的体段和句子布置来划分,词又可以分为无换头、重头、换头、双拽头等几类。中调和长调的词,通常都是分段的。有的分为两段,有的分为三段,还有的分为四段。小令的字数相对比较少,有些是分段的,有些是不分段的。分段的词,以分为两段最为多见。不分段的词也叫单调,如《十六字令》、《忆王孙》等;分为两段的词叫双调,如《清平乐》、《念奴娇》等;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如《兰陵王》、《莺啼序》等。词的一段称为“阕”或“片”,表示音乐奏过了一遍。双调词的上段和下段,称为上阕和下阕,也叫上片和下片。三、四叠的词其分段不称“阕”,而是改称“叠”,称为一叠、二叠、三叠、四叠等,或者依旧称“段”。小令不仅字数少,通常用韵也比较稠密;而长调正好相反,除了字数多以外,通常用韵也比较疏。写词一般不说成“作词”,而是说“填词”或“倚声”。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叫“词调”,每个“词调”都至少有一个以示区分的名子叫“词牌”,填词所依据的体式与声韵谱叫“词谱”。有些词调只有一个体式,如《十六字令》、《减兰》等;有些词调却有多种体式,甚至十几种、二十几种。如《钦定词谱中》就罗列了《水龙吟》25体,《河传》更达27体。词牌是词调或曲调的名称,每个词牌代表着一个曲调。不同曲调的词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关于词调和词牌的关系,有三点应加以注意:一是有些词调,名同实异。也就是说同一名称的词牌也可能是代表着不同的曲调,如《浪淘沙》和《谢池春》的别名都叫《卖花声》,
轻松学习格律诗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