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作 者 姓 名: 刘情学科、 专业: 人文学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 号: 08321140完 成 日 期: 2011 年 5 月 22 日大连大学Dalian Universit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摘要:本文阐述了危机公关的概念及其处理原则,并以 2008 年的汶川地震的为例,具体分析了中国政府当时的危机处理办法,从而得出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得到的提高的结论2008 年四川汶川 5 月 12 日突发的特大地震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一场严重的公共危机。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保障人们的财产安全,及时发布信息制止地震蔓延的谣言,并成功地处理了堰塞湖泄流问题,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纵观此次危机管理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已大大提高。一、危机公关及其处理原则公共危机指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者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该事件可能中止和平进程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引发一个地区社会公众的普遍恐慌情绪或恐慌行为。危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危机中展开政府公关,是处理公共危机、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首要手段。【1】危机公关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是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时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减少危机震荡而进行的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和树立形象的活动。在危机公关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承担责任原则。危机发生后,公众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组织应主动承担责任,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第二、真诚沟通原则。针对危机,政府的公关对象是老百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限于官方媒体,网络巨大的信息流量使任何企图捂盖子的努力都化为乌有。因此,政府必须坦诚真实的告知群众所发生的事情真相,保证公民的知情权。第三、速度第一原则。 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因此政府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迅速控制事态。第四、权威证实原则。[2]危机事件性质不明是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危机发生后,政府必须组织权威机构给危机一个及时准确的定论。这既是做出正确决策,找到有效解决办法的根据,也有利于帮助人们建立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接受基础,有效地抵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二、中国政府在 5·12 地震处理中的危机公关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政府要有效地管理国家就必须协调好与各个方面的关系,特别是与广大公众的关系。一个“政通人和”的内外部环境,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因此,成熟的政府需要公关。汶川大地震后,“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成为很多国外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惊讶于中国政府对灾难的反应,惊叹中国政府处理危机的公关能力。中国政府的具体表现如下:(一)动员部署快速到位5 月 12 日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立即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批示;国务院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