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张惠连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相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强调对概念、知识的理解,问题的选择主要以完成教材学习任务为目的,面向学科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它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时需要学生在课下做准备工作。像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第四课第二节“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好材料。但因其内容理论性、政策性和教育性强,教师的引导、总结概括决定着探究教学的效果。探究式教学不但需要教师营造出较高水平的教学环境,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参与的程度,教师以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依据探究步骤控制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好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下面,本人想就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某一实例教学,谈谈教师作用的发挥。
一、提供调查范围,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
以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为例,教学重点是我国的人口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教师在启动探究式教学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如,我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横向比较,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情况,我国人口特点、现状及其给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及专家采访等形式,在课下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学生要把数据材料分类归纳整合,明确变量,学生自己制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资料共享。其间,教师可作咨询指导。同时,教师对在课前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何时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等方面要有预设。
二、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
(一)巧设起始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任何能够形成一个疑惑情境的题目都可以进行探究训练。探究式学习,往往以提出一个令人疑惑的事件为开端。以上面提到的教学实例为例,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展示我国春运期间铁路客运人满为患的录像材料。这个现实问题一下子就引出了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产生疑惑,进而会想去解决它。教师可利用这种内在的探究渴望,激发学生对探究对象的兴趣和动机,达到顺利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程序的目的。
(二)依靠问题,推动探究
在课堂上,当师生共同解决了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现状,分析了我国人口问题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之后,学生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方法集中讨论,展开合作式的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提问、大胆发言的氛围,使学生大胆地解释材料,假设、挑战证据,或批评对方的研究设想。教师要耐心地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当讨论陷于僵局或出现错误方向滑入歧途时,教师可作引导性介入。科学探究要依靠问题不断推动。教师要有步骤、渐进地导向本质问题,使讨论集中在几个要点上。例如,教师可提出我国人口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人口问题是不是只从数量上考虑,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不是数量问题。这些问题是探究解决人口问题方法的矛盾和难点所在,直接指向探究过程、路径和方法。每一问都作为继续探究的原动力,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惑,
“引导学生从先前的个人的经验或别人经验(反省)
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