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学分:28/(实训、讨论等)学时:5授课时间:星期四9-10节授课地点:6F-406任课教师姓名:杨继龙职称:讲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79500/**********Email:******@、地点与方式:电话,EMAIL,或学生活动中心C203室,预约。E-mail方式,一周内回复,邮件请署名,并注明班级。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属于中国文化基本观念通论性质,因此侧重点不在于对文字本身的探讨,而是选取凝聚了中国文化核心概念的若干汉字,揭示其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本课程由十二个相对独立的讲座构成,旨在向那些没有或者没有多少文科背景的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在西化浪潮风行了一个世纪的今天,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一般知识,把握中国文化史的一般特色,由此逐渐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中的定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课程目标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以卓越的经济成就,让其文化横扫全球。我们集中注意力倾听西方的声音,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自己民族的声音,习惯了用西方知识的体系往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上套,觉得自己似乎四不象。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在下降。本课程藉由代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十几个汉字,结合原典,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特别是中国传统思维的方式,有基本了解。目标主要集在了解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阴”“阳”“五行”所构成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范畴和框架。2、“仁”“义”“中、庸”所构成的儒家思想的基本范畴和核心价值观。3、“无”“玄”等的道家思想的基本范畴。4、“象”“三”所反映的中国人认识世界的独特方法。5、“和”“道”“理”“性”“命”所反映中国人的宗教精神。6、《周易》、《道德经》、《论语》等是什么样的书,大致的内容。教学方式主要结合多媒体讲授,同时采取推荐阅读和讨论发言以及完成思考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具主动性。在课程中推荐介绍当代著名东方学者,特别是中国文化思想在他们的研究和创造中的反映。如香港大学饶宗颐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教授等。课堂适时引入东西方思想方法比较,特别是宗教观念之不同。重点阐述这样一个观念:世界一切文化是大同小异的。大同,成为沟通的基础,是普世价值的终极根据,小异,导致了文化多元的必然归趋。介绍中国文化,就是为了揭示这种小异。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大学语文”课程,特别是古汉语部分对理解本课程有较大帮助。本课程有利于未来研修哲学、思想史等课程。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中国文化导读(附盘)》,叶朗、费振刚、王天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月第1版。2、参考书:(1)金克木《文化三书》,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10月第一版(2)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三联书店,2011年5月第一版(3)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三联书店,2005年7月,第二版(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11月第一版六、课程进度表周次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3“阴”“阳”说(一)在中国文化中的突出含义按要求及时阅读参考书,查阅资料,完成课后思考题24“阴”“阳”说(二)25说“行”(一)五行的起源和确立26说“行”(二)五
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