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4 心理科学 2002 年第 25 卷第 6 期
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转换的实验研究
刘爱伦周丽华
(浙权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摘要实验1 以汉字与英文字母为材料,考察了自由回忆中学习与测验之间不同时间间隔(Os与 10的条件
下的成绩,发现了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的转换,且它不受材料意义的影响。实验2 对首因向近因效应转换的
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排除了由于两种时间间隔被试采用不同顺序的提取策略造成首因向近因转换的可能
性。
关键词: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转换提取策略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近年,系列位置效应研究又成为记忆研究的热 实验 1汉字自由回忆中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
门话题。这与近因向首因效应转换的发现有关。近的转换
因向首因效应的转换是指随学习和测验时间间隔的 被试 28 名浙江大学学生。男女各半。视
增加对项目表中前面项目的记忆改进,而对后面项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目的记忆变差。最早由W right等人(1985 年)提 材料 72 个刺激系列,意义汉字、无意义汉
出。涉及的刺激材料有图形和词句;此现象不仅成字与英文大写字母各三分之一。汉字选自(现代汉
人而且猴子、婴儿也有报道;此外,在运用探测项目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研室编著1986
是否识别的范式和运用 4 择 1 的系列位置确认范式年),平均 画(5- 11 画)、% (.
中都观察到这种效应(Cornell等,1983 年、N eath, 00542% - .29799% )。每系列各汉字间无明显联
1993N eath 和 K noedler1994W right1998, 想,笔画数与结构尽量一致。汉字中尽量避免同音
K orsnes等,1996 等)。因此,这种随延缓的增加,近字。英文字母系列都不能组成单词或特殊符号标
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对优势的变化被看成是独立于志。刺激大小为5cm 宽5cm 高。
刺激材料和范式的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 实验设计本实验为 2(保持时间间隔;Os
但 K err等人(1998)发现运用鉴别范式的研和 10s)x 3(实验材料:有意义汉字、无意义汉字与
究中反应频率的分布存在明显偏差。Os保持间隔大写字母)x 6(6 个系列位置)因素设计。因变量是
被试反应偏向最后面的系列位置,10s 保持间隔反每个系列位置正确回忆的百分比。实验为被试内设
应则偏向最前面的系列位置。当反应偏差纠正后, 计,每个被试完成全部72 次试验。保持间隔的次序
近因向首因转换消失,从而提出是反应偏差造成该在被试间平衡。每类材料、每个系列以随机方式呈
现象,它不是潜在的记忆机制。现。
如果真是反应偏差造成,那么在自由回忆范式 程序告诉被试实验目的是测定记忆准确
中就不应该有近因向首因转换。。实验材料和指导语都计算机呈
立于刺激材料和范式的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现。 秒新试验开始
在自由回忆的范式中也应该有近因向首因转换。因的信号。信号消失 1 秒后,屏幕中央呈现 6 个系列
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转换的实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