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建 铁 建 铁 路兰渝线兰州至广元段初步设计纸坊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者:复核者: 审核者:审定者:、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甘肃省岷县县城东边。隧道于洮河右岸岷县奈子沟村东侧山坡(DK201+820)进洞,在岷县正龙骨料饲料厂后山坡(DK206+955)出洞。隧道全长5135m。该隧道为双线隧道。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本次勘察为定测阶段。由于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线路方案平面位置在初测基础上做了大量优化工作。因此,本次地质地质调查是在详细分析利用初测资料的基础上12月31日做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工作。为了加深认识,在外业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使用钻探及物探等勘探手段,进一步揭示了该地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勘探工作于4月底全部结束。本次主要完成的勘查工作量见下表。工作阶段及工作日期1:1万图幅地质测绘1:2000图幅地质测绘物探工作钻探观测点备注震法电法浅孔钻探深孔钻探综合测井km2km2kmkm孔-m孔-m孔-~ 2 ~ - 26 三、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概况隧道进、出口位于国道G212路边,交通方便。洞身段落山大沟深,地形起伏很大,距离国道较远,交通不便。(二)地形地貌该工程地貌上位于西秦岭中山区。山高沟深,山坡、谷坡较陡,隧道洞身最大埋深248m,梁顶植被覆盖较好。(三)气象特征隧道工程区为高原大陆性气候。据岷县气象局资料,℃,最低零下-℃(1972年2月9日),℃(2000年7月25日),无霜期90~120天,相对湿度在69%;,,,,,测区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于5~9月,期间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8%以上。大雨(大于25mm/d)。,为降水量的2倍,。详细气候特征见附表。(四)地震动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四、工程地质特征(一)地层岩性该隧道洞身经过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砂质黄土、碎石土;二叠系下统炭质板岩、板岩、砂岩,三叠系中统板岩、砂岩等。山坡表层覆盖有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坡积、滑坡堆积粗角砾土、碎石土等。详述如下:1、砂质黄土(Q4dl3):分布于隧道进口,厚度3~8m,淡黄-褐黄色,土质不均,含角砾,硬塑。级普通土,σ0=120kPa。2、粗角砾土(Q4pl6、Q4dl6、Q4sl6):分布于山坡坡面上及沟谷内,厚2~8m,灰、青灰色,土质不均,稍湿-潮湿,中密,级硬土,σ0=500kPa。隧道洞身不穿过该土层。3、碎石土(Q4dl7):分布于山坡坡面,厚度1~10m,灰-青灰色,碎石成分为砂岩、板岩,尖棱状,粒径以60~20cm为主,泥质填充。稍湿-潮湿,中密,级硬土,Ⅴ级围岩,σ0=550kPa。4、板岩夹砂岩(T2Sl+Ss):为洞身主要地层,在火烧沟及隧道出口段出露。以板岩为主,局部夹砂岩,薄层-中厚层状,岩质较软,节理发育。强风化层,厚5~11m,级软石,Ⅴ级围岩,σ0=400kPa;弱风化层,级软石,Ⅲ-Ⅳ级围岩,σ0=600kPa。5、炭质板岩(P1cSl):夹于二叠系下统板岩、砂岩层中。灰黑色,板理极发育,薄片-薄层状,岩质极软,节理极发育。强风化层,厚5~20m,级硬土,Ⅴ级围岩,σ0=300kPa;弱风化层,Ⅳ级围岩,级软石,σ0=400kPa。6、板岩(P1Sl):为洞身主要地层。薄层-中厚层状,岩质较软,节理发育。强风化层,厚5~7m,级软石,Ⅴ级围岩,σ0=400kPa;弱风化层,级软石,Ⅳ级围岩,σ0=600kPa。7、砂岩(P1Ss):为洞身主要地层。黄灰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中细粒结构,中厚层-厚层状,岩质坚硬,受构造作用强烈,岩体节理发育。强风化层,厚5~7m,级软石,Ⅴ级围岩,σ0=500kPa;弱风化层,级次坚石,Ⅳ级围岩,σ0=800kPa。8、压碎岩(Cru):分布于F3断层及其次生断层f22、f23、f24断层破碎带内。岩性为压碎砂岩、板岩,压碎砂岩岩质硬,具厚层状构造,锤击即碎,呈碎块状,碎块粒径以40~60mm为主;压碎板岩岩质软
[甘肃]铁路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