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a摇篮--读孙以楷等著《道家文化寻根》.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管子学刊 2003 年第 1 期
书评·书讯
淮河流域道家文化的摇篮
—读孙以楷等著《道家文化寻根》
唐少君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道家文化与儒释一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并一直
受到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多年来,理论界对道家文化的讨论习惯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其所
属的文化特质、文化积淀及其文化价值取向等等领域。而较少地去研究形成道家文化的
特因以及探索这种文化的起源,因为后者不同于前者,对文化的寻根必须拥有大量且丰
富的古籍资料,包括对古文化研究,名人故里的考证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恢宏,她
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如果说中华民族之树的主干(或主体) 是
儒家文化,那么中华文化之树的根则是道家文化。它的根却深植于沃野千里的淮河流
域。”这是新近由孙以楷等著《道家文化寻根》(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开篇的一段文
字。细细读来,我们发现: 中国哲学史研究者们对道家文化的起源、道家文化的寻根开
始了积极的探索和认真的发掘。
这确是一项对中国传统文化富于开拓性的系统工程研究。它的学术意义不仅在于探
索和发掘道家文化起源,抹去尘封在道家文化形成的重重尘埃,将道家文化之起源与淮
河流域发展联系在一起,去寻找历史的起点; 还在于它从先秦的道家文化发源地出发,
研究道家文化从涡淮流域走向走向齐、荆楚、巴蜀、吴越。试图找出其内在规律,从而
论证道家文化何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探索一种传统文化的产生,不了解该文化形成受制于它所赖以生长的地域的政治经
济特点和文化背景,也就很难把握这种文化的实质。先秦文化是一个多元性的文化,仅
从区域文化而言,它包括邹鲁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燕齐文化,吴越文化与荆楚
文化。如果不了解鲁国和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不了解伯禽封鲁时对东夷文化习俗
的改造,就难以了解儒学为什么发生于侏泅。进而,也就难以了解儒家文化的全貌。同
理,只有考证清楚道家文化的发源地,我们才能认识到道家文化为什么具有不同于儒家
文化的特点。可见,探索道家文化的根是把握道家文化的实质所在。因为任何一种文化
是在血缘和地缘这种天然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探索道家文化产生的区域,究本
寻根,对于深刻理解道家提出“道法自然”,“道”作为自然界的最高原则无处不在,国
家的治理是“无为而治”,社会的准则是因循自然这种文化特质,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通读孙以楷等著《道家文化寻根》,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关于他的生平故里,历来学者们莫衷一是,看法不一。
第一种答案老子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第二种答案老子是“陈国苦县赖乡曲仁里
9 4
万方数据
人”。第三种答案是“陈国相人”; 第四种答案认为老子是“楚国相人”; 第五种答案提
出老子是宋之相人。针对这些说法,《道家文化寻根》的作者并不是简单地下结论,而
是基于史料,通过分析,不断比较再加以甄别,从今本《史记》上司马迁的记载关于老
子乡里的一段文字提出质疑,认为今本《史记》的这一段文字不是《史记》原文,而是
经过后人改动的。最后认定的结论是: 老子是宋国相人,生于公元前 571 年,姓老名
耽,小名李耳,在周王朝曾任守藏史

a摇篮--读孙以楷等著《道家文化寻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