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课前师生交流,讨论“卖苹果理论”,略。师:下面我们学习《生物入侵者》。你们见过水葫芦没有?生:见过。师:什么颜色?可爱吗?生:绿色……可爱。师:水葫芦,看起来鲜嫩可爱,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就是这个样子(图)。但引入我国昆明的“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需花费巨资打捞水葫芦,清除它的危害。这就是水葫芦疯长时的情景(图),这时候还是绿的,再看这个(图),烂泥塘啊!再来看几个网页。第一个是深圳新闻网:绿色杀手薇甘菊蚕食八万平米红树林──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过去的80000多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今仅剩下不到2000平方米。专家称,“绿色杀手”薇甘菊是红树林消失的致命原因。(图)现在你所看到的,就是覆盖在红树林上面的微甘菊。这种薇甘菊啊,生命力特别强,它争夺阳光,经它覆盖的植物,都会被它覆盖死,英文名“一分钟一英里”。这里还有一个网页──搜狐新闻中心:薇甘菊“暗杀”万亩郊野公园,内容和上面大致一样。再看这个──人民网:紫茎泽兰现身四川凉山所到之处“惟我独尊”──一种美丽的植物,开白色的小花,一年四季常绿,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它就像一个“绿色杀手”,将所有的植物“杀死”,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目前由中美洲入侵的这种可怕植物已经将四川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而且它们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悄悄向成都逼近……这就是紫茎泽兰(图)。和水葫芦不同,这种草是臭的,它的叶子还有毒,牲畜吃了会中毒……归纳:我们看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生物入侵啊!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我们就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把我们领到这一特殊的“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师:这篇文章作者是谁?生:梅涛。师:想看看梅涛吗?生:想。师:让我们上他的网页看看──梅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7月获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精密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工作,其间担任过: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传感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5月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曾任中……下面是他的在研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获得奖励等。(二)整体感知师:接着咱们预习课文,整体感知。提几个问题。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生:说明文。师:对。文章介绍的是什么知识?生:生物入侵者。师:你们答得基本上是对的,但语言不严谨。应当说是……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下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归纳大意。可以这样分:。。。师:第一部分是哪几个段落?生:一、二段。师:是一、二段还是一到四段?生:一、二段。师:那三、四段是什么?生:是例子。师:所以,第三、四段也属于第一段。……师:哎?这是什么顺序啊?生:逻辑顺序。对,逻辑顺序。批在书上。(三)阅读研讨师:这篇文章是自读课文,自渎课文一定要自读,老师只起点拨作用。怎么自读?有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现在不太常用了──就是朗读啊。你们重视朗读吗?……重视,好。可是许多地方不重视,教室里不闻琅琅读书声,唯闻什么?……唯闻写字刷刷刷,唯闻分发试卷哗啦啦。咱们班谁读得最好啊?生:我。师:好!我非常欣赏你的自信!请你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一字不错,一字不磕绊。生:读。师:哎呀,你读得果然非常好!(鼓掌)我有一个小建议:将来你考大学的时候,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去当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生:我读得比她还好呢!师:也非常欣赏你的自信。那你读读第二段。生:读。师:哇,也很好啊!甚至我感觉到,咱们26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将来真有可能出一批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把什么水均益、王小丫都给他超过去!我提一个问题:与“自然条件下”相对的概念是哪个?生:是非自然条件下……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是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师:究竟哪个对?生: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师: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不就是自然条件下了吗?。我说的是“相对”的概念。生: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师:对了,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这才是“相对”。下面进行点思维训练。根据课文第二段归纳:“自然条件下”和“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各有什么特点?请在书中画住,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生:在自然条件下,物种的迁移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在人为干预条件下,
《生物入侵者》课堂实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