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和他的弟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外国学者,在外国还开办了孔子学府。   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孔子的思想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孔子,华夏文化的领跑者,人类心灵的指路人。孔子的思想,已经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塑造并洗礼着中华民族的根基,历时愈久愈显其光彩。他的“仁”说是一种人类永恒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悠悠时光河床上永远闪烁的瑰宝。艺华风雅,曲水流觞。真正令人尊重的,是经历风雨洗刷过后,沉淀出的生命养分。孔子用他寂寞艰辛的一生,换来了后世无限的敬仰与尊重,留下了无法超越的精神财富。孔子的弟子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其中重要有:  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

孔子和他的弟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9-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