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由两个要素构成: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即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对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其他(季节、地理位置、广告、国家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叫做需求规律。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此曲线为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就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综合。影响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这就是供给规律。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继而引起价格的变化。实际生活中,供求经常发生变化,任何市场上的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1、最高限价分析:价格上限引起短缺 保护消费者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时,有可能影响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或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一般情况下,当实施最高限价,出现短缺现象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力时,就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还会出现走后门、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现象。要保证最高限价的顺利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否则会流于形式。由于最高限价严重影响了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只宜在短期或局部实行,不应长期化。2、保护价格分析:价格下限引起供大于求 保护生产者如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一般来说,实施保护价格政策,出现过剩现象时,如果没有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等问题,并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因此,要保证保护价格的顺利实施,除了要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还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当市场出现供给过剩时,政府要及时入市收购并予以储存。这就需求政府建立一个专门的基金和专门的机构,因此,政府的财政支出必然增加。保护价格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四、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1、含义: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Q/Q÷△P/P=△Q/△P×P/Q 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一般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因此需求价格弹性总是负数,为了简便起见,采用绝对值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公式点弹性系数=△Q/Q÷△P/P=△Q/△P×P/Q=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率。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公式: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需求量的相对变动量/价格的相对变动量弧弹性计算公式= △Q ÷ △P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Q0+Q1)/2 (P0+P1)/2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1)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Ed﹥1,即需求富有弹性。P下降2%,Q增加4%(2)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Ed=1,即需求单一弹性。P下降2%,Q增加2%(3)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Ed﹤1,即需求缺乏弹性。P下降2%,Q增加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相近的替代品多,需求价格弹性就大。(2)商品的重要性。生活基本必须品,需求价格弹性就小。(3)商品用途的多少。商品用途越多,需求弹性就越大。(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时间短,弹性小,时间越长,弹性越大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Ed﹥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使销售收入增加Ed=1,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化Ed﹤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二)需求交叉弹性1、定义和公式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Eij=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