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导论部分将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与微观将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提要性介绍,从而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产生微观基础:市场失灵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理论基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实践例证: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1929年美均每股365美元暴跌到81美元,降低了78%。财政信贷危机很快波及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于是经济危机在美国全面爆发*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1929-1933排队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经济大危机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饿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0万儿童失学,女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到街上卖淫。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美国1930年大饥荒至少有800万人以上被饿死,约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7%。*人物简介:(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注:所谓三部“圣经”就是:《国富论》《资本论》《通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化----凯恩斯革命),,起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整顿经济秩序,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另一类是为了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就业而采取的措施。
宏观经济学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