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doc:..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论法的精神》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的集大成作品,也是世界法学史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法学著作,当时的伏泰尔把此书推崇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O法学是我的双专业,对法学只有浅薄认识的我读了这部著作后觉得受益匪浅。《论法的精神》结构比较负责,按照个人的分法,全书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总论,论法的定义和种类,其中包括自然法理论;第二、法与政体的关系,其中有注明的分权与制约学说;第三、法与地理、经济、自然人口、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关系;第四、法的历史与比较研究,包括对罗马法、法国法、封建法制等各种具体法律制度的分析。在这本书中,按照孟德斯鸠的观点,无品德的人民似乎难以享受口由与民主。“当品德消逝的时候,野心便进入那些能够接受野心的人们的心里,而贪婪则进入一切人们的心里。欲望改变了目标:过去人们所喜爱的,现在不再喜爱了;过去人们因有法律而获得自由,现在要求自由,好去反抗法律;每一个公民都好象是从主人家里逃跑出来的奴隶;人们把过去的准则说成严厉,把过去的规矩说成拘束,把过去的谨慎叫做畏缩。在那里,节俭被看做贪婪;而占有欲却不是贪婪。从前,私人的财产是公共的财宝;但是现在,公共的财宝变成了私人的家业,共和国就成了巧取豪夺的对象。它的力量就只是几个公民的权力和全体的放肆而已。”孟徳斯鸠对专制的批判非常尖锐,他说:“共和国需要品德,君主国需要荣誉;而专制政体则需要恐怖。对于专制政体,品徳是绝对不需耍的,而荣誉则是危险的东西。”“专制证体之下,君主把大权全部交给他所委任的人们。那些有强烈口尊心的人们,就有可能在那里进行惮揄,所以就要用恐怖去压制人们的一切勇气,去窒息一切野心。”“在那里,人们不把坏的遭遇归咎于也不得表示对将来厄运的畏惧。在那里,人的命运和牲畜一样,就是木能、服从与惩罚。人们不必为自然的感情——对父亲的孝敬,对儿女和妻子的爱怜——以及荣誉的规律或健康的情况等辩说,这是没有用处的。接受命令就够To”虽然如今社会早已没有孟德斯鸠书中的可怕的专制,但如今何尝不是比专制更恐怖的现状呢?没有人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反而对好男儿、明星绯闻有超于正常的热心。媒体对政治的关注和监督,仅限于传话筒的作用,披露的都是有关部门愿意透露的,没有引导公众知情权存在的有效价值。学生忙于考级、失业,哪有时间关心政治和国事。有钱人也忙着在香港生小孩或者送孩子到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