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纪录片就像“糖衣炮弹”6月12日,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请到了多位国内外纪录片导演,共同探讨如何建立起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生态产业链。立意与“语法”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被称为优秀纪录片?上海纪实频道艺术总监应启明认为,除了好的故事、画面、声音等等技术层面的东西外,最核心的问题是作品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应启明用荷兰纪录片《马丁的声音》举例。他解释说,如果是中国导演拍摄失聪孩子的故事,无外乎三种格调: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社会对待他是否公平,或是宣扬政府和社会关爱这些角度。但这部时长仅20分钟的纪录片抛弃了常规视角,讲述失聪孩子马丁,在成功做了恢复听力的手术后,突然面对各种嘈杂噪音的不适应,而且曾经的失聪小伙伴也逐渐远离了他。由此导演提出了一个命题:或许当上帝关闭一扇门时又另外开启了一扇窗,每一个孩子被创造出来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否要人为地改变这一切?能听到声音就一定是好的吗?这部片子之所以成功,在于导演的观察和思考角度新颖。一部纪录片,立意决定作品是否能够脱颖而出。台湾地区的纪录片市场也是经历了长期的不景气后,于近十年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开拓院线。目前,台湾地区每年有20多部纪录片登录院线,每年会产生1-2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电影佳作。台湾纪录片导演杨力州分享了如何拍摄出优秀纪录电影的经验。他介绍,曾经的台湾纪录片导演们也都是直面社会现实,拍出的作品有如“被斧头劈开骨肉一样鲜血淋淋”,但是观众不接受。后来,台湾纪录片导演们逐渐改变了方法。纪录片的核心需要表达正义感,需要表达一种“愤怒”的情绪,通过影像将这种愤怒传递给观众,并引起人们思考。但是,纪录片电影必须要在“愤怒”之外重新找到一种语法,那就是幽默。杨力州表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就像是裹着糖衣的胶囊药片,包裹在外面的糖衣是幽默,让观众在哈哈大笑看完电影之后,咀嚼出里面包裹着的一个个苦涩命题。契约和规则助推产业化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副总监周艳谈及纪录片的国际化问题,她介绍,目前央视纪录片频道已经签约和正在签约的联合录制项目共有21部约65集,已经播出的包括《非洲》等,即将推出的是与英国BBC合拍的《隐秘王国》。通过联合录制,央视纪录片频道的作品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也进入了国际纪录片交易市场。2012-2013年,央视纪录频道原创制作的纪录片,已经有85%通过国际电影总公司面向海外发行,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00万美元,节目发行范围覆盖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舌尖上的中国》,突破了中国纪录片的海外发行价格,,并在欧洲的一些主流电视台获得了很好的播出效果。《舌尖上的中国》6月会在全美PVS电视网中播出,覆盖350个城市。《舌尖上的中国II》投资1000万元,在国内已经创造出了2亿多元的收益,预计在国际市场上的收
好纪录片就像“糖衣炮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