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再见列宁》
机电学院 11010328 廖兴碧
一、给我印象最深的片段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柏林墙倒塌时,两德的人民纷纷越过柏林墙,他们欢呼,他们高歌的场景。两德的人民可以越过柏林墙与离别多年的亲人相拥,可以亲吻离别许久的故土,整个民族又可以统一起来,同胞们可以一起努力建设国家了。这一刻是他们期盼许久的甘甜,他们再也不用为了生活冒着危险叛逃到另一地去了,再也不用看到民族分裂,再也不用亲人两相隔了。对他们来说,一个家庭的团聚就是幸福,一个民族的统一就是希望,一个国家的统一就是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经受过战争的洗涤后会更加的团结,更加的渴望民族统一。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大阵营的对抗。却让一个民族中的人,一个家庭中的人过着两种不同制度下的生活,接受不同的信仰教育,并且被一堵墙分割两地。让一个民族下的同胞互相排斥,互相对立。
在历史中他们是不幸的,他们是两大阵营对抗的牺牲品。他们由于两种社会制度互不相容,而和亲人分离,或是背离自己热爱的家园,或是失去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仿佛一堵墙的倒塌,解放了所有的人民,让他们冲破了思想的束缚,让他们有了自己想要的自由。他们不再背负本不该由他们承受的痛苦,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了,他们的民族可以团结在一起了。他们再也不用为两大阵营的对抗所累
了,他们的欢呼就可想而知了。无论社会制度怎么变化,人心中的情感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欢呼也同样表达了他们过去的渴望和经受的痛苦,这一刻他们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看到他们流下幸福的眼泪,露出欢乐的笑容。这一幕给我流下了深深的印象,更加的明白了,幸福来得真不容易。
二、对两种制度的理解
影片中展现出了两种不同制度下,人们截然不同的生产水平,和两德人民不同的生活状况。西德的人民生产水平更加高,人民过的也更加的富裕,享有更多的自由,才有许多东德的人叛逃到西德。西德的人民可以为了自己的权利进行斗争,进行游行,政府会出动警察维持秩序。在东德的人受到的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影响,让他们对生活的制度和生活环境深信不疑是最美好的。当他们走上街头进行游行斗争的时候,迎来的则是暴力镇压。让我觉得有一丝人性的摧残,在哪里人民少了很多的自由。这就是制度的不同,统治基础的不同导致人民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状况。
对于同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我们,对这个讲述的世界感到很熟悉,丝毫没有因为国家不同的差距而产生理解上的难度,反而感到一丝相似与亲切。电影《再见列宁》,影片中却没有出现列宁,有的只是列宁的雕像与列宁的思想,在影片中,他俨然成为制度与信仰的象征。《再见列宁》,我想最浅显的理解就是告别以往的生活,对已被替代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告别。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们更应该放开人民的思想,充分发挥制度下人民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的让人民相信社会主
义制度是多么的完美,是多么的适合我们。而应该把存在的问题让人民暴露出来,和人民一起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是一个生产力更加的集中,统治阶级更加的广泛,人民更加的民主平等。在现阶段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就很容易导致暴政,把人民民主当家作主只是体现在一种形式上。而要真正的要实现民主平等达到共产主义,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生产力达到一定的高度下才行。我相信在人类发展的顶峰,最后是社会主义统治世界,全世界达到了共产主义。当下倡导的更多的是人们融入整个社会,共性化发展。现
再见列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