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之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3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5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A思维B物质C存在D实践6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C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7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8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这种观点是()A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10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为人民服务的观点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C求真务实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2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A创立了唯物史观B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C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D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A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B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C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D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4“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5“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16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7“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将导致()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教条主义D折衷主义18《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是()A相对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二元论的观点19“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本身的主观映象。”这一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20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D二元论和诡辩论21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特点()A发扬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本B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C高扬人的主体精神D反对科学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22“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种观点是()A辩证法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B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C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D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24“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候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一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25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理在事先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万物皆备于我D上帝创造世界26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心外无物B世界是意志的表象C物是感觉的复合D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产物27中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这一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28“天命难违”的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3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A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B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导致唯心主义的哲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10-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