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应用计算知识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每堂课的教学新知,并设计题目及时验证、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具体措施:在教学计算时主要采用分层教学第一层主要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围绕乘法的意义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展开活动。如20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一共有多少盏灯?学生很快分析并解答了出来:20个12是多少?即24个十。第二层主要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在前面口算的基础上,提出如果是23根灯柱呢?有学生说前面的20个12再加3个12,师顺势引导先用竖式计算20×12=,再用竖式计算一下3×12=,学生算出后,再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23×12=,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观察、比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对错。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多了,能够理解1个十乘3得到3个十,故3应照齐十位,其它依此类推。第三层次是联系实际,强化练习。注重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所以在设计安排练习题目时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为了避免计算的枯燥性,注重设计生活情景,让学生从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中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作业中出现了以下的错误:1、加法的计算错误或漏算了一位。2、漏了加进位。3、计算过程中的进位记错了。4、计算速度不够快其原因是粗心大意,理解不够深刻,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造成补救措施:1、理解算理,让学生说一说第三步表示什么意思,应用什么方法计算。2、提醒注意乘法的进位,不要忘记加进位。3、让学生互相交流记忆进位的方法,如用左手手指帮助记忆,或者把进位数写在草稿纸上帮助记忆。4、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加强练习量,如计算闯关比赛,看谁的闯的关多等。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包括认识面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四个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已经对面积有了初步的体验,但是对面积并没有转化到知识的层次上,加上不够灵活变通、运用自如,这给教学带来了一些的困难。反思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理解、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作为小学低段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这两个概念,常出现公式混用、单位混用等错误。教学中应通过实验、猜想、验证和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类比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从概念、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上进行“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强化对比训练。其次,强化面积单位的换算专项训练。把多种类型的单位换算混在一起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每种类型单位之间的进率,以达到熟练地进行单位的换算。还有一些题目的条件是比较隐蔽的,这就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比如有些题目中的条件单位不统一,或者有些题目所给的条件与问题要求的单位不统一,这都要要求学生有较敏锐的审题能力去加以区分。总之,学生对“周长与面积”概念含混不清,掌握不牢固,就
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