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宁静致远
张溥读书必七录
张溥,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出生在江苏太仓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天资较差,小时候读书过目即忘。但并不气馁,而是想办法来克服这个缺点。有一次,他在读书过程中偶尔发现了一篇有关董遇读书故事的文章,其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一句话给了他很大启发。他想:人家读一篇文章,有个七八遍就能够背诵了,而我读了一二十遍却还只能断断续续地背个大概,这差异不能不承认。
可是,我再怎么笨,只要多背几遍,保证每篇文章都读一百遍,不也能记住吗?从此,他就开始这么做了起来。这些枯燥乏味的文章,要重复地读上一百遍,别说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是一个大人也会觉得厌烦的。可张溥硬是不厌其烦地坚持下来。口渴了,他就舀一瓢凉水喝;嗓子哑了,他就把声音放低一点……苦读了一段时间,他终于能连贯地背出文章来了,这使他异常高兴。
可是他发现白天背得挺熟的,第二天一觉醒来,又忘得差不多了,这又使他十分焦虑,他决心寻找出一种更为有效的读书方法。因为没有背下来文章,张溥被先生罚抄书,他却因此意外地发现,抄书之后自己会背了。
因为没有背下来文章,张溥被先生罚抄书,他却因此意外地发现,抄书之后自己会背了。从此以后,张溥读书必手抄,读后又随即焚去,再抄,再读,再焚,如此六七次方休。
原来天资较差、记性不好的张溥,靠着这种读书“七录”的扎实工夫,终于获得了渊博的学识,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他著书立说,思路敏捷,文笔流畅,内容深邃,颇得好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道酬勤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却并不聪明。小时候,有一天夜里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要聪,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大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收。”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就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国藩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藩
班会课件-天道酬勤 宁静致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