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票决”选拔任用干部的探索和思考用科学民主的机制来选拔任用干部,有效遏止干部选拔中的不正之风,发展党内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2005 年 12 月份以来,殷都区采取“公推票决”的方法,先后两次选拔任用了 7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一、起因自 2000 年以来,殷都区采用传统组织选拔、公开选拔、常委会、全委会等额票决等方式选拔了几批干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在具体操作中,这些方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选拔过程透明度不高,易误选“高分低能者”、使“公选专业户”钻了空子,等额票决筛选面小、易流于程序等。所以,如何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选准用好干部,是殷都区着力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去年 8 月份,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试点意见》,要求各地推进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殷都区被确定为试点县区。去年 12 月份,殷都区开始筹划运用“公推票决”方法来选拔任用正科级领导干部。对这次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大胆探索和实践,殷都区也曾存在一定思想顾虑,特别是将党委掌握的干部选拔任用权拿出来,在更大范围内让更多的同志参与进去,会不会出现党委失控的局面?会不会错选了庸才?会不会埋没了那些默默无闻、埋头干事的优秀干部?经过慎重考虑,殷都区决定先拿出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和疾病防控中心主任两个正科级领导职位进行“公推票决”试点。经过民主推荐、素能测评、组织考察、差额票决几个程序,成功选出了两个职位的拟任人选。这两名同志,在工作能力、思想作风、个人素质等方面都是领导和群众公认的。“公推票决”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效解决了以往干部调整中由于透明度不高,领导有压力,干部有议论,群众不理解的弊病,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开辟了一条脱颖而出的通道,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在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办法的基础上,2006 年 1 月,殷都区又对区法制办和四个街道办事处主任等 5 个重要正科级领导职位再次进行了“公推票决”选拔。二、主要做法和体会殷都区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公推票决”中的民主推荐、素能测评、组织考察、差额票决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在整个程序上,最大限度地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落实广大干部对选拔工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有效打破了干部选拔任用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1、把好民主推荐关,着力解决干部选用工作中民主发扬不充分、拉票贿选的问题。“公推票决”从一开始就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权”、初选权”交给群众,广泛发扬民主,充分尊重民意,改变了过去干部提名渠道过窄,视野局限,不能充分体现民意等弊端。一是扩大“参选人”的范围。从报名资格条件上,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的人参与选拔,扩大了组织选人的视野和范围。二是扩大“推荐人”的范围。全区所有四大班子领导及正科职干部共 116 人参与了推荐投票,扩大了干部选任中的民主。三是增加对“参选人”的推介环节。针对以往“公推票决”中存在的推荐人与参选人互不见面、了解不够等问题,这次选拔中,一方面将参选人基本情况汇编成册,会上印发;另一方面借助音像设备,将参选人的基本情况直观的介绍给推荐人,保证了推荐人能够
“公推票决”选拔任用干部的探索和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