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公共课论文.doc:..论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浅谈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为什么不能作为心理学理论和治疗的证据摘要:个案和见证叙述成为伪科学大行其道的工具,这导致大众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为什么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不能作为心理学理论和治疗的证据。本文通过介绍安慰剂效应、鲜活性效应以及巴纳姆效应来介绍伪心理学中的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然后阐释见证叙述如何为伪科学打开方便之门,整体上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关键词:个案研究;见证叙述;伪心理学;伪科学1引言心理学从哲学的怀抱中分离出来,在实证主义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必须要遵循科学的标准,即研究的必须是实证可解的问题;方法上要遵循系统的实证主义;研究结论要能够被重复验证,并能经过同行评议获得认可。这三条标准也是区分科学心理学和其它为心理学的分水岭(Stanovich,2004)o但是,心理学乂是一门很容易让人误解的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他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而且有些述是大家都经常关心的问题。相比与其它科学领域,媒体通常对心理学的正常科学机制缺乏尊重,媒体从来不会考虑去报道物理科学屮未经证实的主张,但如果这类主张是心理学方面的,就会被当做正规的心理学话题加以报道,因为新闻记者早就被宣扬“心理学里没有规则”的伪科学洗了脑。在媒体心理学领域,一个管用的伎俩就是,当被迫出示证据时,“临床经验”或“个案研究”就会被搬岀来。常见的脱口秀节目和通俗心理学图书中充斥着基于作者临床经验的心理学理论。无良商家也通常借助于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来达到他们的商业目的,而公众往往成为最终的受害者。不可证伪且没有意义的东西就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伪科学,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那什么是伪科学呢?关于这个问题,波普在讨论“证伪”理论时说,伪科学虽然也讨论经验问题,但用词含义不清,论断模棱两可,无法用经验证伪,如占星术、佛洛依德心理学等(欧阳志远,2008)o毫无疑问,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在伪科学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个案研究与见证叙述从个案研究或临床经验中获得的灵感,在特定问题的早起研究阶段或许比较有用,因为它们可以提示哪些变量需要进一步研究。个案研究在开启心理学新的研究领域方而起到过关键作用。皮亚杰的工作就是一个例子。皮亚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儿童的思维并不只是成人思维的简易版或者第几版,而是有其自身结构的。皮亚杰的个案研究尽管没有证实任何事情,但他为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提供了难以置信的广阔领域。然而,当我们从科学研究的早期阶段不如更为成熟的理论检验阶段后,情况就大大不同了。由于个案研究在特定理论的检验中不能作为证实或政委的证据,所以它在科学研究的后期不再有效。见证叙述与个案研究相似,因为她们都是孤立事件。以来见证叙述的问题在于,如果累积起来的见证能够为几乎每一种疗法提供支持,那么它也就不可能用来支持任何一种特定的疗法,因为所有相互对立的疗法都有各自的见证。“江湖郎中”的骗术往往得逞,是因为她们总能找到一些病人愿意为他们做见证,这些病人总是发自内心地告诉别人,他们自己的确从治疗屮获益匪浅。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作为孤立的现象而存在,他们缺少必要的比较性信息,不能证明某一特定的理论或疗法更优越
政治公共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