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赛德克巴莱.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血色悲歌——以悲剧性冲突分析《赛德克巴莱》班级:汉语言一班姓名:胡丹丹学号:201106014119摘要:文学艺术给予人生命的感悟和思考,文学理论指导我们如何看待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赛德克巴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艺术悲剧的世界,在这里有我们追寻的信仰和精神。本文运用黑格尔悲剧性冲突原理对其进行解读。作为史诗般巨作的《赛德克巴莱》为我们奏响了一曲艺术世界的悲歌。关键词:冲突、悲剧、片面伦理、精神、文明与野蛮正文:中国文学沿着《尚书·尧典》中“诗言志”的思想发展,文学在我国是为政治服务的,强调的是文学的教化功能,缺少对人生、人性、人自身命运的思考。《赛德克巴莱》这部影视作品探讨了我们在文明进程中如何认识和选择自身道路的问题。影视作品《赛德克巴莱》是魏德圣耗时12年打造的作品,影片以1930年发生在台湾中部的“雾社事件”为原型,讲述的是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赛德克人,因不满日本占领者长期的欺凌和歧视,在马赫坡首领莫那道夫的带领下发起反抗,并在日本人的镇压下最终失败的故事。其中“赛德克”表示赛德克人的历史,“巴莱”指的是真正的,英雄式的,“赛德克巴莱”的含义是真正的人。一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解读,本文则运用黑格尔悲剧性冲突原理进行分析。黑格尔认为决定悲剧全部结构的基本形式就是揭示目的及其内容以及人物及其冲突与结局这方面的实体性因素。悲剧的实质是冲突,绝对精神要在现象世界显现自身,抽象的伦理力量分化为不同的人物性格及目的,由于每一方掌握的是片面的真理而非全部真理,这必然导致对立冲突。矛盾冲突的解决是冲突双方通过否定自身得到和解从而获得永恒正义的胜利。在这里我们不涉及黑格尔的唯心观点,我们运用悲剧性冲突原理分析作品。在《赛德克巴莱》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方力量:日本、清政府、台湾居民、台湾中部的部落,影片在处理多方力量时是采用戏剧式集中、概括、浓缩的方式,将这些力量最终集中在日本和部落这两股力量上,布局严谨,结构巧妙。影片是在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屈膝求和,割地赔款的背景下缓缓展开的,画面以静态表现为主,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有两艘船分别是日本船和中国船,这两艘船一右一左,一大一小,一上一下,这个细节可以概括的反映出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继而影片将中日力量集中于日台力量上,此处影片主要采取动态对比的手法来表现,日军在与台湾居民交锋时日军处于缓坡的高处且持有先进武器,台湾居民处于草木掩映的下方持有落后武器,近乎“莽夫”的台湾居民最终失败,画面中一细节为:日本军官用剑刺中孩子;在展现日军与部落时,赛德克人处高处手持木箭,日军处低处手持长枪,赛德克人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打退了日军的第一次进攻,画面中一赛德克人用箭刺中日本人,两个动态打斗场面相互对比烘托,相似的场景,相反的结果,这也为下文集中表现日本与部落的冲突奠定了基础。影片集中的三股力量分别是日军、以莫纳道夫为代表的马赫坡部落、以铁木瓦利斯为代表的道泽部落。日军为维护国家利益、尽忠于国家,对部落采取牵制的方式以保持同时控制双方力量;以莫纳道夫为首的赛德克人为维护猎场、遵守祖训,不仅对抗道泽部落还对抗异族人——日本;以铁木瓦利斯为代表的赛德克人为维护猎场采取投靠日本对抗马赫坡部落,这三方力量都有各自的辩护理由,但由于是片面的真理而非全部真理,因而不可避免导致对立冲突。在展现三方力量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日本人来之前,冲突

赛德克巴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10-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