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刊 2 000 年第 2 期
晏子研究
论《晏子春秋》的编写及成书过程(下)
郑良树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中图分类号] K 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 382(200002- 0033- 06
四、编订
通过加添、删节、拼凑、浅化等的改写手法,有关晏子言行的新篇章时常出现,或
根据新素材编写全新的故事,或根据旧章纂为半新的故事串,使晏子的言行越来越丰富:
在这样的情形下,重复、半重复的篇章自然很多,今本《晏子》书有这样的篇章,战国
及西汉古籍内也有这样的篇章。到了刘向的时代,《新序》内晏子故事有七章,《说苑》近
四十一章,它们都和今本《晏子》大同小异,勉强称得上半新半旧,实际上也都跟今本
《晏子》重复及半重复。①
在刘向整理之前,一些晏子故事产生讹化的现象: 原本是晏子的故事,却被后人移
花接木,改造为他人的故事,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讹化为管仲的故事了。管仲和晏婴都是
齐国的名相,在齐国留下赫赫的勋业,为人们所歌颂,时人一定为他们编写不少言行事
迹及生平故事;后来齐国FA 下又养了一批知识分子,更有机会为他们编写动人的故事了。
基于这些关系,晏子故事流传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篇章被讹化为管子的故事。比如:
2 3: 《晏子内问》下第一章: 景公出游,间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
而南,至于琅挪,寡人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再拜门: “善哉 J 君之问也。闻天子
之诸侯为巡狩,诸侯之夭子为述职。故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
之豫。夏谚曰: ‘吾君不游,我易以休? 吾君不豫,我易以助? 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
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粮食,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南历时而不反谓之流,从下而不
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从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这则故事,又见于《孟子· 梁惠王》下,是孟子回答齐宣王的; 两段文字对比,我
们发现孟子的文字比较繁,本书文字比较简省。比如《孟子》“巡狩下”有“巡狩者,巡
所守也”,“述职”卜有“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又比如“劳者不息”下,
《孟子》有娟睛青谗⋯⋯二十八字,“荒亡之行”下有“惟君所行也”; 从这种种迹象来推
测,《孟子》应当在前,本书应当在后。换句话说,本书是根据《孟子》文字删简改写的,
而孟子却是根据《晏子》素材或传闻而引述的。
①《子华于》载晏子言论,暂不讨论.
万方数据
《管子· 戒》也有这个故事,主角却是管仲和齐桓公,与此大不相同; 那么,我们不
禁要问,它是属于晏婴的? 还是属于管仲的? 苏舆说: “孟子述之宣王,以为景公事,自
系属实,则不得援《管子》例此。疑植公先将为此游,景公欲效之,而晏子亦本管仲之
意以对耳。”(苏著《姜子券秋校注》该章案语) 孟子向齐王引述齐人的故事,情理上不
可以有错,所以,当从苏舆之说,这故事当以晏子为实。换句话说,这故事当属晏子,最
早见于孟子的引述,后来有人将它抄出来,编人晏子诸多材料中; 后来又有人将它张冠
李戴,转成齐桓公、管仲的事迹了。
相同的情形也出现在下列两篇章:
2 4, 《晏子· 内谏》上第十三章,又见于《韩诗外传) 十及《新序· 杂事》四,“景
公”皆
论《晏子春秋》的编写及成书过程(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