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相似性研究
摘要:从语用学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揭示出英汉委婉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相似性,都具有避讳、雅化、礼貌、掩饰及淡化和夸张功能。
委婉语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思想的语言在英、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极为广泛,是进行语用研究的很好语料。英、汉委婉语作为一种文化限定词,虽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委婉语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交谈中凡是涉及到说出来有可能令人感到难堪、不悦甚至反感的言语,人们通常都采取曲折、委婉、含蓄的说法来表达,让交谈双方能从心理上淡化甚至消除某些不愉快,从而达到容易接受的目的。从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来讲,英汉委婉语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避讳功能、雅化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及淡化和夸张功能上。 一、英汉委婉语避讳功能的相似性 委婉语 的产生源于语言禁 忌 (Language Taboo),语言禁忌源于人类最初对自然现象和 自然力的困惑和误解。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因对 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火山地震以及人和物的生老病死等 自然现象和 自然规律不理解,故幻想创造了神,认为神是万物的主宰、祸福的根源。因此,神灵不可亵渎,与神灵有关的东西都应被尊为灵物,被列为禁忌,不可冒犯。英语中,God(上帝)、Satan(魔王撒旦)等均有婉称,汉语中有国讳、圣讳、官讳或家讳。疾病与死亡为人之大忌,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忌讳疾病与死亡,所以在交际时都尽量回避这些字眼,以婉言称之。
(一)有关“死亡”的委婉语
人们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大量存在。如:pass away(逝世),be no more(不在了),depart(去世),be gone(走了),join the majority(会见老祖宗去了),go to west(归西了),go to glory(升天了),go to meet one maker(见上帝),to be at peace(平静了),the final departure(最后离去),final sleep(最后一觉),to go to one S long home(回到永久之家),to have found rest(得到安息),in heaven(在天堂),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等。与之相对,汉语中有:“去世了”“仙逝了”,“到极乐世界去了”,“逝世”,“谢世”“过世”,“下世”,“不在了”,“走了”,“过去了”,“离开了我们”,“毙命”,“归天”,“长眠”,“与世长辞”对特殊人物还有专门的术语,如:和尚死了叫“圆寂”,皇帝死了叫“驾崩”,诸侯死了用“功甍”,妻子死了叫“断弦”,为了守节而死叫“玉碎”,执行公务而死叫“殉职”,为正义而死叫“牺牲”等。“死亡的委婉说法还有:
to 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 出席最后一次点名to be written off
被勾销 t0 fall 倒下 to fire one s last shot
射出最后一发子弹
It S taps. 熄灯号音响了
to hy down one S life 放下自己的生
to make the ultimate sacrifice最后
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相似性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