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毕业论文.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临床观察护理类论文: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70例冠心病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观察药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心电图改变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好,且较安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冠脉综合征;护理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包括正确的注射方法、病情观察、疗效判断、不良反应等。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期间配合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随机选择2004年6月~2004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42~74岁,。患者用药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无严重的凝血障碍,近期无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外伤史。
方法
7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冠、调脂、阿司匹林抗凝等)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h,7~10天为一疗程,共注射1140例次。腹部皮下注射方法:选择脐周围U状区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隆起的皱褶,右手持注射器紧贴皮肤,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射完毕,以原进针角度快速拔针。
观察指标
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观察以下指标:(1)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2)心电图ST-T改变。(3)有无猝死及心脏事件的发生。(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5)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疗效
住院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猝死及其他严重的心脏事件,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表1 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略)
不良反应
62例次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淤斑;5例次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1例次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4例患者皮肤黏膜出现淤斑;2例患者大便潜血阳性;2例患者有牙龈出血;未发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未出现过敏反应。
3 护理
注射前护理
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手术外伤史、消化道溃疡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低分子肝素费用高,腹部皮下注射部位特殊,患者易产生疑虑和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及腹部皮下注射的必要性。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3],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腹壁脐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对药物吸收渗透作用好,同时不易误入肌层引起出血[4]。大部分患者听了我们的讲述,非常乐于接受此项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注射时护理
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感受,尽可能少暴露患者,同时观察上次注射部位的情况。注射时容易忽视的问题:(1)一次性预灌制剂(法安明、速碧林、海普宁)注射前不排气,第一确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061088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