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194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卫国战争。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垂涎已久,1887年和1895年曾两次发动侵埃战争,均遭失败。20世纪30年代初,,重新瓜分东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准备再次发动侵埃战争。1934年12月5日,意军在沃勒沃勒挑起边境冲突。事后,意大利政府不顾埃方的抗议和交涉,加速向东非增兵,至1935年9月在意属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集结重兵30余万人,。意军计划兵分北、中、南三路,以北路为主向埃塞俄比亚腹地实施向心突击,一举占领埃全境。埃军总兵力约45万~50万人,由皇室禁卫军(约1万人)和各省、各部族的民团组成,武器装备落后,训练水平较低,但团结一致,士气高昂,在最高统帅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指挥下,从北部边境后撤30公里凭险据守,企图以山地机动防御消耗意军有生力量,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条件。 1935年10月3日晨,意军不宣而战。北路意军首先空袭埃北方军事重镇阿杜瓦,地面部队20余万人在德博诺指挥下,以坦克部队为先导从厄立特里亚分两路侵入提格雷省,对阿杜瓦发起进攻。,终因力量悬殊于10月6日放弃该城。11月初,意军12万人向提格雷省首府默克莱发起进攻。8日,埃军投降。埃陆军大臣穆鲁吉埃塔公爵率10万大军和伊姆鲁公爵指挥的军队进入提格雷省,经激战挫败意军进攻锐势。,因坦克陷入沙漠无法行动,改用马队和骆驼队向前推进,遭顽强阻击。埃军民采用夜袭战法并实施坚壁清野,阻滞意军进攻。,企图攻占科拉黑,直逼埃第二大城市哈勒尔,切断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铁路线。德斯塔公爵和纳西布侯爵率埃军10余万人抗击,重创意军后于11月8日放弃科拉黑。11月6日,德博诺被免职,。11月下旬至1936年1月,埃军趁意军换将之际发起攻势,在南线一度收复科拉黑,北线解放阿比阿迪,给意军以沉重打击,同时在外交上粉碎英、法斡旋"议和"的阴谋。3月初,意军发动进军亚的斯亚贝巴的新攻势,对埃城镇狂轰滥炸并大量施放毒气,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权。3月下旬,海尔·塞拉西一世亲临北线指挥作战,31日率主力在迈奇奥地区迎战意军,企图阻止意军向首都逼进。经3天激战,埃军被意军击溃,亡8000余人。4月1日,古都贡德尔失守。15日,埃皇前线指挥部驻地德塞陷落,通向埃首都的大门被打开。与此同时,南线意军向哈勒尔和吉吉加推进。5月3日,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国外。5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沦陷。9日,墨索里尼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此后,埃塞俄比亚抗战进入游击战阶段。埃塞俄比亚军民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敌我形势,决心利用高原、荒漠等地理条件开展游击战。爱国武装组
经典战例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