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第二框《意识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谈谈人们为什么能够认识世界,论证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得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结论;分析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途径。2、能力目标: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学生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思考人们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的作用;通过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明确积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教学重点①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教学难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导入新课先做一个“筷子插入水中”的实验,然后由此引发一连串的设问。师:你注意到筷子插入水中的变化了吗?生:注意到了,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象断了。师:那你注意到杯子外面有一个什么图案了吗?生:……(都怔住了,然后互相询问:是什么呀?)师:(这时,顺势引导)大家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会注意到一些东西?又会忽视一些东西?这说明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生: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筷子在水中看起来会象断了吗?生:因为光的折射导致的。师: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感官的眼睛”看到筷子在水中象断了,又通过“思维的眼睛”分析其象断了的原因。那么,“感官的眼睛”和“思维的眼睛”在对事物的反映上有什么不同?这些都表明意识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第二框《意识的作用》。教学过程二、意识的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探究】P38页A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B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提示】A建筑师的活动总是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而动物的活动却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而人不仅能够适应自然,还能改造自然,使自然界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
5-2意识的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