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智能车的应用前景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消费类产品逐渐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它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现在的知识工程、计算机科学、机电一体化和工业一体化等许多领域都向着智能化方问发展,人们要求系统越来越智能化。显然传统的系统控制观念是安全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智能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控制系统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应用于科学研究、智能救授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如今高科技含量的电子类产品俨然成为了发展主流,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各种智能化小车也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比重。遥控小车,需要人为的控制转向、启动停止、前进后退,并完成一些预期想要的动作。而智能小车,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对行驶方向、启动停止以及速度的控制,无需人工干预。它是集中地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人工智能以及人工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虽然目前对于智能小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计算机控制和电子技术的融合为智能小车的高度智能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以后的人类社会中,智能小车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二、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它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1954 年美国 BarrettElectronics公司研究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 AGVS。在 20 世纪 60年代,美国往月球发送了两次无人勘探器。前苏联则在 1959~1976 年间,总共发射了两个月球探测车。第二阶段,从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欧洲,普罗米修斯项目于 1986 年开始了在智能车辆领域的探索;在美洲,美国开始组织实施智能车辆先导计划(IVI);在亚洲,日本提出超级智能车辆系统。第三阶段,从 90 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研究阶段。20世纪 90 年代,美国 JPL 开发研制的 Sojoumer 号勘探小车登陆火星。21 世纪初,来自美国的“机遇号”和“勇气号”勘探小车再次访问火星。德国正研究开发“MOVEANDPLAY”机器人系统,使机器人操作就像人们操作录像机、开汽车一样。除了这些研究单位,各智能机器企业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发机器人等智能系统。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1)、工业智能机器: 如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 便于操做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 1991 年的 2002 年的 万美元。(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 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 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世。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智能小车的研究和设计开发,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军事、探测领域的应用特别突出。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
智能车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