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毛中特)毛中特总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特别是1931年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坚决纠正“左”倾错误,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一步: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第二步: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第三步: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毛中特经典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