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实施孝文化教育的点滴体会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它是一种代代相传的道德文化,自我校开展“中华美德教育”以来,确定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作为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8个核心项目,我始终在班级进行着相应的教育活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孝”是天下大义,也是做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使孝文化成了传统道德的核心。孝敬父母思想的培养和形成对于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心中有他人等思想观念的树立和优良品质的成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通过让学生感知孝心,感悟孝道,实践孝行,培养学生学会爱家人、爱他人的高尚品德,学会感恩,体验幸福,使班级孝文化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如何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中一些做法和体会交流如下:,汲取孝文化教育之精华。“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有文明,即有孝道。孝是炎黄民族延续不绝的传统,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了“孝文化”的相关实验与研究,让学生知道古今孝亲敬长的嘉言懿行,以在培养现代人才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1、发出“倡议书”师生走进孝文化。学校政教处牵头,由思想教导员、班主任发出“孝敬父母,礼待父母”的号召。倡议书一下发,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反响,举行签字仪式,纷纷表决心。去研究“孝”,去实践“孝”,并广泛收集有关孝文化的知识,注重新闻媒介的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办宣传橱窗,大力宣传孝道教育的内容要求。收集有关“孝”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2、聆听故事,体味孝的魅力。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开展故事会,并以竞赛的故事形式,促使学生去了解,搜集、感知源远流长的孝文化传统,特别是孟母教子、岳母刺字的故事。在学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调动了学生们探寻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感悟孝文化教育之内涵。在让学生充分感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由学校政教处德育小组牵头,组织开展孝文化的研究,把孝文化注入时代特征。1、牢记“孝”的本意,体味亲情。从当前社会现状看,学生的孝道教育突出以下四点,即感恩、体贴、尊敬、关心。对感恩而言,许多学生对别人给予一次两次的关心和照顾就心存感激,却体会不到父母长年累月照顾他饮食起居的辛苦。子女的感恩情感的缺失,将是最严重的孝道缺失。感恩情感的培养将是整个孝道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体贴而言,目前,一些学生的节俭与体贴情感淡漠。有些孩子不顾家庭生活条件,电视广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给同学点歌,庆贺生日Party…。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自己,亏损企业下岗的父母更是苦不堪言,父母跟他们讲过去节俭的故事特别不耐烦。对尊敬而言,“敬”是“孝”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异。因此既尊且敬是为人子女的基本道德。对关心而言,古人云:不顾父母之养,为不孝也。现在的父母往往为了学生更专心于学业上的竞争,主动包揽了一切家务,以至于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弱,有些学生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俗话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论孩子是否长大,父母双亲,总会将
传承美德 孝道先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