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考查论文《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号:1003111078姓名:陈玲班级: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2)班老师:罗荷香日期:2011-12-18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摘要:职业生涯设计是以大学生为主,以对人的个性和潜能了解为基本点根据外界职业环境、个人素质条件、参考家庭背景,“知已知彼”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自己的脾气秉性是什么、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是什么、自己的才能是什么、自己可能在哪个方面取得成功与成就。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身素质;存在问题;正确定位一、职业生涯规划主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就是围绕着大学生内职业生涯发展而展开的一系列自我探索和生涯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以生涯意识的唤醒和目标层次的提升为着眼点,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为旨归。具体地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对每一个步骤、环节作出合理的安排。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弊端(1)职业规划认知的缺失现阶段,大学生对知己、知彼两方面认知都是很缺乏的,只有不到1O%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有明确的方向和规划。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中,诸多学生是被动参与,他们并不认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自己有多大的作用,认为有和没有一个样,即使是在课堂上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也只是把这一课程当成拿学分的手段。谈不上运用实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改善自身。因此,在职业问题上既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和未来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去获悉对自己有用的职业资料、环境资源。只是等到大四要找工作的时候再去临时抱佛脚。(2)职业规划与就业体系不和谐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3)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4)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大学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还有的大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总之,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3307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