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撤并调研报告与村庄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doc:..村庄撤并调研报告与村庄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村庄撤并调研报告关于依兰县新农村建设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的调研报告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选择的思路和方向。建设中心村有利于把农民利益与市民利益、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城镇建设与农村建设整体谋划、统筹兼顾;有利于坚持产业、设施、科技“三配套”,基地、企业、市场“三统一”,生态、景观、特色“三协调”,土地、劳力、设备“三集约”,公共财政、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三集聚”,从而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近日我们对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依兰县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屯基本情况1、科学规划,提高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屯整体质量。中心村本身是一个社区的概念,必须按照农村社区化管理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我们总体思路是: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辐射带动、农民自愿、统筹兼顾、集约集聚的原则推进中心村建设。依兰县地处哈尔滨市东北部,松花江和牡丹江汇合处,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半山区、丘陵式的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为4,6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5万亩,总人口42万,,,人均耕地面积11亩。辖9个乡镇、132个行政村、365个自然屯。由于历史、地域、资源等原因这365个自然屯规模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异较大。超过300户以上的自然屯39个,%,这些屯基本上都是中心村,砖瓦化率超过87%,街道全部或者主要街道都是水泥路面,有卫生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公益设施齐全;超过200-300户的自然屯115个,%,这些自然屯也大多是中心屯,并且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都在其中,砖瓦化率8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9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82%,主要街道实现硬化,有排水设施,街道绿化较好;超过100-200户以上的自然屯129个,占全县自然屯总数的35%O这部分自然屯居住人口相对集中,各项公益设施相对不完善;少于100户的自然屯是82个(其中少于50户的自然屯还有15个),%,人口19108万人,%,砖瓦化率39%,自来水入户率32%,有线电视入户率41%。这部分自然屯都是分屯,交通不便,公益设施不健全,子女就学、看病就医十分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硬件设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就是按照规划此类村在撤并范围内,为避免重复建设,放弃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县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采取从易到难、分层次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方法对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屯进行科学规划。一是对城乡结合部进行重点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城镇公益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功能,帮助周边乡村率先建设中心村。如迎兰朝鲜族乡中原村抓住建设松花江大桥工程和县委县政府建设迎兰新区的有利时机,为体现民族特色,加快村庄资源整合,本着节约土地,集中建设,设施配套,远近兼顾的原则,在深入村屯,多方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决定建设体现依兰小城镇发展水平,集体现农业发展、生产加工、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朝鲜族聚居小区,打造“中国最美朝乡、休闲度假天堂”O二是选择规模较大、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建设小城镇。达连河镇是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经济开发区哈尔滨市小康建设示范镇。全镇共有19371户,55468人,其中农业人口24328人。镇域内松花江、牡丹江沿境而过,中煤龙化哈尔滨矿业有限公司、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佳木斯变电所、晨光发电站等大中型企业驻扎在镇内,从而具备了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基本条件。三是结合并村撤屯规划建设中心村。如宏克力镇哈蜚村原来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336户、只有110户砖瓦房,其中林丰屯39户全是泥草房。20**年他们抓住省级重点示范村的机会,多方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休闲广场和江边公园,改造泥草房123户,并建成一栋农民公寓5800平方米,使90户农民全部搬进新居,林丰屯实现了整屯搬迁,真正建成小城镇式的中心村。三年来,,建设中心村27个,撤并自然屯3个,腾出土地20**亩。建成农民住宅楼14栋,,吸纳农民508户。2、 打造亮点,建成多个建设中心村合并自然屯样板。注重试点,为推进中心村建设积累经验。全县第一批、第二批省市县级试点、示范村(镇、场)共27个,。,,配套修
村庄撤并调研报告与村庄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