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追忆青话艺术风格.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追忆青话艺术风格记得《上海戏剧》在2016年开辟了一个专栏“名为青话”,用了十二期连续刊出。我们作为青话的演员感受到久违的关怀。这也让我们似乎有一种从梦中醒来的感觉,静心地追忆梦里发生的影像,并且理性地解解梦。  青话值得怀念和惋惜的是她多年创造形成的演出艺术风格,这是她经过建团38年来艺术生命的价值所在。  当我们想到这个题目时,有人提出质疑:是的,青话让人留恋,更让人惋惜,可是她已经离去二十多年了,再追忆她的演出艺术风格有什么意义呢?!  我,沉默良久……  上海青年话剧团的命运是一个故事。从无到有,从有到独立,又在独立与被合并之间出尔反尔,直至最后消失。这个过程经历38年。这期间的青话人,从年轻创业,奋发才智,展现青春,群体辉煌;继而封台批判,互批互斗;厄运结束,带伤登场,再创辉煌;年过半百,被退下岗;老年登台,换了招牌。这就是青话人一生无法释怀的故事。  有位青话的老观众曾在年初打来一个电话,他问,今年1月23日是青话成立五十周年,这是值得纪念的,怎么没有搞纪念活动?这位李曙明朋友还记得青话成立的日子,他在想念青话。  青话有艺术个性,有艺术特色,有特殊的风格。如何从诸多繁杂曲折的演剧历程中,整理出主流清晰的理性认识,这正需要我们走过来的青话人放下不平的难舍之情,用历史的视角审视她。同时,这也是给话剧史研究者的一份真实的礼物。  崭露风貌  喜爱看青话演出的观众常说“这是青话的戏”“只有青话才能演得出来”,或者说“这不是青话的戏”。观众从一系列演出中感受到她焕发出一种可爱的特色,看到她外在的风貌,感到她内在的品格,这就是青话的演出风格。那么,青话的演出风格究竟是什么呢?  看《甲午海战》。面对日寇的侵略,主战派与主和派官场斗争激烈,爱国将士誓死捍卫国家主权。不论是壮烈决战的邓世昌管带,还是戏不多的各战舰的管带;不论是每个勇敢拼杀的爱国水手,还是怕死保命的方管带;不论只有一次出场的李鸿章,还是他手下的一个太监;不论是鬼祟的日寇特务,还是岸上的每一个黎民百姓。青话演员都真诚投入,真情较量,生死搏斗,各不示弱,强攻强守,白刃相接,激情壮烈。演者热情真挚,酣畅淋漓;观者感动至深,无不振奋!  看过青话《无事生非》演出的观众,是否还有这样的印象:胜利的欢悦,有趣的唇枪舌战,捉弄人的谣言,上当的爱情,教堂婚变,痛心的侮辱,假戏引出真情,糊涂警官捉贼,优雅的选美,恶人逃窜,皆大欢喜。满台的创作热情扑面而来,游戏般尽情地感染着观众。全体演员尽情发挥,各展其能,各得其所,游刃无痕,整体和谐。这个戏是苏联女专家叶·康·列普柯夫斯卡娅在1957年留下来的保留剧目,它发挥出了青话演员热情豪放、乐观鲜活的演出风貌。  观众看了这个新生的话剧团的演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忍不住说出了青话演出的特点:青春活力,情感真挚,水平整齐。  一批“宠儿”  20世纪50年代初,话剧在舞台演出艺术中占头把交椅,算得上是个宠儿。全国几乎每个省的省会都有省级话剧院,有条件的也有市级话剧团。全国几个大行业系统也建话劇团。军队建话剧团更是理所当然。各院团的演员组成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以1949年前有经验的老演员为主体、为核心,再加上一部分有演员条件或半路出家的和进行过短期培训的演员,组建起整个团队,全国基本如此。  像青话这样一律由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生组成的剧团,全国只此一家,真可谓是宠儿的“宠儿”了。  青年话剧团建立,该从她的前身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说起。1956年熊佛西老院长建立本院实验剧团的提案在市人大通过,1957年筹建,1958年开始公演,到1962年底,在这五年的时间里,连续不断地推出好戏:《全家福》、《大雷雨》、《吝啬鬼》、《战斗的青春》、《甲午海战》、《无事生非》、《桃花扇》、《最后一幕》等等。  人们像是在常常走过的路边,突然发现了一处不曾见过的茁壮而茂盛的树林。这片树林吸引人们走进去,看看,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上戏实验话剧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她用了五年的演出实践,较快地绽放出她的演出艺术特色:  ,全都是二十出头。  2.“清一色”的学院派表演。有表演基本功,创造方法比较统一。  ,同时适合青年演员学习实践和再提高的戏。  。他们注重学术性、实验性。老师们像带研究生似地指导演员,同时又与演员共同创造,引领这个只有二三十个演员的小团队在艺术实践中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  艺术的主导力量  学院苏堃书记和陈加林老师将小说《战斗的青春》改编成话剧,请朱端钧先生导演。朱先生的总体艺术构思是对青春的歌颂——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敢于斗智斗勇奉献青春的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畏压力,不徇私情坚持真理的纯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强调主人公在艰难困苦环境中的愤慨和激情,以及血与火

追忆青话艺术风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9-10-13
最近更新